出生率在很多國家成了問題。
生育本身也成了問題。
在俺看來人類的這種現象其實跟普通哺乳動物(比如老鼠烏托邦)乃至和植物沒有什麽大的差別。
幾年以年去拜訪一位老師,講起木瓜樹結木瓜的故事。大意就是老師家有一棵木瓜樹,不結果。來了一位園丁,拿一根木釘釘到根部,木瓜就結果了。蒲公英,在地上長著還是嫩骨朵,幾天以才會開花。一旦挖下來,過不了幾個小時就開放,結出小飛傘。
這就是生育原理:生存壓力越大,生殖機能就越旺盛。反過來,生存壓力越小,生殖機能與動力就越弱。
人們習慣把今天年輕人的壓力說成是生存壓力,其實這不是生存壓力,而是追求更好的生活產生的壓力。戰亂,生產力水平低下,或者缺醫少藥危機之下的壓力才是生存壓力。這樣的壓力越大,人們的生存本能才越強烈,生育本能才越突出。
猜想生物都有這種本能,通過積極的大量繁衍來抵銷環境對物種的傷害。
生產力低下,族群間戰爭不斷的情況下,對生命的環視隻能體現為更為基本的物種延續,而不是對特定個體的極端珍視。比如戰爭時期,父母愛孩子,但孩子該勞作就要勞作,該上戰場就上戰場,戰死就戰死,失蹤就失蹤。這種環境下的父母,無能如何愛孩子,也不會把全部感情傾注到一個孩子身上,不會為一個孩子而賭上全家的生存。
物種的生存狀態與物種中個體的生存狀態不是一回事。
物種生存越安全,個體追求自身利益的可能越大。
反過來,個體越追求自身利益,對物種生存產生的障礙就越大。
為了個體的生活品質,家庭對生育的興趣最先變淡。
接下來,女人對結婚的興趣變淡。
接下來,男人對女人的興趣變淡。
接下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工作的興趣都變淡。
接下來,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本身產生懷疑。
這樣的社會這樣的族群就沒有活力了。
直到外力刺激,激發群體與個體的生存本能,進入下一個循環。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就是利用了底層群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刺激了他們產生動力。精英在這個過程中剝削了工農群體在這個過程中創造的價值,毀掉了環境,消耗了資源,更重要的是,讓這個勞動群體迅速向個體享受型思維轉變,消耗了這個群體中蘊藏的能量;最重要的是,瓦解了勤儉樸實的道德價值。而勞動群體和傳統道德的能量正是中國的根基。這兩樣被嚴重削弱,中國將後繼乏力。
回到本貼,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口跟不上。或者更具體地說,勞動人口跟不上。
精英對這個問題的擔憂可以用來擢破“精英腦力創造財富論”這個天大的謊言。精英如果靠腦力,靠嗅覺,靠資本就可以創造財富,那麽人口少一點兒不是意味著分享財富的人少一點兒,精英的財富就可以多一點兒嗎?這不正是精英追求的嗎?為什麽要擔憂呢?如果是擔憂底層人民的生活,瘋狂欺騙壓榨農民工的時候為什麽不擔憂呢?
因為他們根本不擔憂窮人,他們擔憂的隻是他們的財富。擔心人口少,隻是擔心他們的財富難以為繼。
而這一切的思想緣起,正是精英的個體享樂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