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材不成器,成器回不去

(2023-06-14 21:19:34) 下一個

俺的一位中學老師說,要成材不要成器。成了器用途就固定了,成材則可能有多種用途。

這個差別可以用來分別中國的思維與西方的思維。

西方的思維精細嚴密,這反映在語言形式上。因為對精細具體的執著,西方語言都會標誌很多無用信息,比如服務員區分男女,杯子區分材料形狀等等。

相比之下,中文更重視本質。同樣的情況,服務員非必要不區分男女,杯子非必要不區分材料形狀等。

中文雖然一般情況下不區分,但如果需要,則可以非常細致地區分。

這就是材與器的差別。

不區分waiter waitress 在英文中會鬧笑話。這就是器不能回到材,具體化的信息不能回到抽象層麵。

說服務員而不論男女在中文則是共識,需要時就加男女二字,簡潔自然。這就是材器自如轉換。

這種材器差別並不限於名詞,也不限於語言,而是體現在任何思維需可以具體化的地方。比如科學,技術。中文思維本來不注重這些東西,但是如果需要,又有必要的工具,中國人就可以很快學會,並且據此繼續創造。

換個角度看,就是曆史上西方器於科學技術,中國未器於科技。

但對中國人來說,既然有人引路,標誌了這個區域,中國人就可以自如地器於此地。

就象服務員加個性別變成男服務員女服務員一樣簡單。

科學的規律是確定的,並不是西方思維創造出來的。西方器思維與之相應,因此最早捕捉到這些規律,相當於開創一片領地。中國的材思維一轉變,就可以調到器思維上,就可以跟上。比如胡服騎射比漢服好,學之,就學來了。比如原子彈,中國人並沒有發明原子彈,也沒有開創這方麵的學問與技術,中國需要,一學就學來了。比如高鐵,一學就學來了,還要更好一點兒。

因為中國人的思維雖然如果西方那麽形式化,但也沒有任何東西阻止它進行形式化轉變。所以不但能學,學來了也能創新。

當然,中國雖然學到了一點兒皮毛,整體上還跟西方差得遠。那就繼續學唄。

如果是原始開創,中國思維肯定難以承擔,但如果局麵已經打開,路已經大體摸清,中國人要學,當然就快。

如果把科技當成一思維世界中的一片土地,西方器思維打開了這片土地的入口,中國的材思維轉變之後,開墾與經營能力並不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