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魯迅哀歎國民劣根性,不開眼,不上進,阿Q。
觀察準確,描述生動。
這些作品唯一的缺點,就是深度不夠,誤導了讀者的想象力,以為中國人的麻木隻產生於傳統文化。
其實,中國人的麻木的根本不是傳統所致,而是中式思維的必然弱點。
國民真正的劣根性不在於不西化,而在於沒有主見。
中國傳統本來是救治劣性的良藥,隻是遇到了西方文明,顯得不好用了。
但西方文明讓中國人變得有主見了嗎?
整體上不好講。至少一部分中國人沒有變。
他們不過是把明君聖主換成了“西方”,自己山呼萬歲,感恩戴德不算,還要求別人也如此。
別人不如此,就是大逆不道,不懂感恩,不融入現代文明。
一副西方大內總管模樣。
阿Q去掉了辮子,成了阿O。唯一的不同,就是去掉了辮子。
神奇的是,阿O們居然樂於並且敢於引用魯迅來嘲笑不跪拜西方的人。
俺以為,這就是魯迅的局限:他要是深挖一步,明確表明中國人需要的是自主而不是西化,他的文章大概就萬古放光了。
然而,魯迅沒有。
如果他做了,他就不是魯迅了。
他之成為魯迅,是因為潮流。
而潮流之為潮流,是大多數所向。
既然符合或者迎合大多數所向,就很難有深度。
或者說,有了真正的深度,就無法被大多數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