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的哲學

(2023-05-05 07:11:15) 下一個

題目純為拉大旗。

但愛確實是個可以深挖的話題。

現代人講愛,多是指情感。

在中國哲學中,愛不限於情感(比如愛子,愛羊),是外在的具體表現,比愛更基本的是仁(比如仁者愛人)。

以仁為心的人沒有不愛的人。或者至少,任何人對他來說都不是對立麵(仁者無敵)。

當然,這不是說中國古人都是仁者,也不是說仁者就沒有具體的感情愛好,而是說中國哲學中,愛是一個更深更廣的概念。

今天已經不太有人注意仁的內容,古代普通人大概也沒有必要區分仁與愛。但是仁的精神一直存在於中國人的意識中,而這種意識又體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

比如中國人的孝,祭祖,敬天就是仁的精神的體現。

孝並不是簡單的束縛人的道德訓誡。在本質上,孝的對象並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而是哲學意義上的本源----我的個體生命所在。注意,不是我的生命是從父母那裏來的,而是我的父母與我的關係就是生命本身。

珍惜生命,就是珍惜自己與父母聯係。珍惜自己與父母的聯係,就是珍惜生命。

這就是基於仁----聯通,而不是基於個體情感的愛。

在這個地方,中式思維與西方思維就已經分開了。西方的愛是個體情感,父母愛我,我愛父母,但父母是父母,我是我,跟孝沒有關係。中國的愛則不是個體情感,無論父母愛不愛我,無論我對父母有沒有意見,我對父母的孝都不應該變。

西方的思維是分裂型、孤立型的,而中國的思維是聯通型,整體型的。

這種思維差異之下,中國人與西方人的生活實踐,從形式到理念,就產生了很多不同。

比如中國人祭祖,其實是把聯通的範圍擴大一重。

族群認同,是再擴大一重。

一直擴大到本源,敬天。

換句話說,中國人說的天人合一,並不隻是學者嘴上說說的觀念,而是鮮活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清人編弟子規裏邊說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可以說是這種觀念的簡明概括。愛人不是因為他們好,也不是因為我特別高尚,而是因為天地愛他們。我以天地為心,自然就應該愛他們,自然就會愛他們。

這種觀念,放到今天,跟西方最高尚的愛(神愛世人,愛鄰如己)比,也毫不遜色。

不但毫不遜色,而且更實際,更平易,更堅實,更生活化。

因為西方人,出於天性的愛人,一樣講仁,一樣濃烈。但由於對分裂與孤立的強調,做不到的,恨起來,更激烈,更極端。

不了解中國人的世界觀而從西方的世界觀出發來批評中國思維和中國人的實踐很容易,但是沒有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