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78)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去年刷到過一個視頻,應該是一個企業家,講親身經曆:人到中年牙齒鬆動,看了很多中醫西醫都沒有辦法治好。後來遇到一位按摩師,告訴他好好睡覺。他死馬當活馬醫,一個月後,居然好了(或者大大改善)。他就投資了這位按摩師成立個連鎖之類的(記不清了)。
本壇玲蘭大夫曾經婉言建議好好睡覺,俺即知這是一位有經驗有見地的好大夫。
有些時候,枝節導向會過於倚重具體知識與技術,忽視更簡單的因素讓問題複雜化。
俺不是說睡覺是唯一方案,也不是說簡單化是唯一方案,也不是細節不必要。
而是說,本體導向,簡化原則應該是一個選項。
什麽叫本體導向?就是概括再概括,回到本質(姑且假設有本質)。比如人口億萬各類膚色年齡職業,上廁所隻分男女就夠了。細節導向就相反,比如美國定義了74個性別,不知道有沒有74種廁所設計。
牙齒鬆動,是缺乏維生素還是正確的口腔衛生維護還是神馬別的?都有可能。但是對這位企業家來說,就是操心太多,身體該自我維護的時候沒有給身體機會。給身體機會,好好睡覺,身體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
假設另一位企業家好好睡覺了,牙齒依然有問題,怎麽算?那麽就另找原因與治療方案。
健康本身就是多種因素共同維持的。
而治病就是一個通過假設與驗證找到致病因素解決問題的過程。
中國人思維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這不是簡單的思想上的或者經驗上的重視,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深刻的解讀體係。這個體係的原則與宗旨就是把現象本質化,把自然現象歸納為幾個基本元素,再用一個抽象模型來概括這些元素的關係。
有人說希臘也有過這種思想,因此中國的思想跟希臘的思想一樣是傳統的,過時的,應該被取代的。但據俺了解,希臘並沒有中國式的陰陽轉化五行生克模型。希臘的元素說被取代,因為它本身就極不完整,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而中國的這個模式與思維體係,則可以實際地幹預人的健康,是有實際效果的。有人說不過是草藥,不過是經驗。但事實是,藥有藥性有配伍原理,改變一個因素就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不是主觀想象,也不是經驗碰巧,而是有理論體係,可以預測,可以檢驗。
當然,也不能否定,中國的這套體係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因此也容易摻雜一些主偶然的經驗與主觀的猜測,因而真假難辨,引起實踐中的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對整體健康觀來說,把中醫納入到現代科學體係中來是沒有意義的。這相當於把一種思維納入到另一種思維中,以消滅一種健康觀的辦法來延續這種健康觀。
這是一個需要思辨能力的分別:俺不反對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中醫與中藥,或者說,俺不反對以細節導向來研究整體導向的思想與成果。這是科學的事,科學有理由也有必要這樣做。
但細節導向,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不應該盲目否定整體導向的思維方式。
至於這種整體導向的思維方式叫中醫還是叫非科學醫,都沒有關係。唯一重要的是,中醫中有一套整體導向的理論與模型,這個模型與相應理論應該引起重視。
這不是為科學服務,而是為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