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有人說吃好屙好睡好就是健康。
是的。但這是靜態的片麵的。有人換個地方要適應一陣,有人換個枕頭都要適應一陣。這樣的人,就不夠健康。
更好的標準是:“廣譜的”吃好屙好睡好。
適應的範圍越廣,健康程度越高。
為什麽同樣的條件變化,有人能保持健康狀態有人不能呢?比如同等噪音條件下,有人可以睡有人不可以呢?
因為神經敏感度不同。為什麽神經敏感度不同呢?因為神經健壯度不同。什麽健壯度不同呢?因為基因不同,經曆不同,身體整體狀況不同等等。
無論什麽原因,簡單概括,都可以說神經的韌性不同。
韌性是咋來的?
柔性和剛性混合來的。
剛性太強就脆,小幅信號流經過就劇烈震動,過於敏感,不舒服。
柔性太強就鈍,大幅信號流經過也引不起興奮,過於遲鈍,沒精神。
理想狀態就是均勻混合,兩者混合得越勻稱,適合範圍就越寬。
以神經敏感為例,怎麽調合?可以物理、藥理調,也可以心理調。
比如西方醫學使用安眠藥。但它主要作用在神經上,久之,會產生抑鬱傾向。怎麽辦?再上抗抑鬱藥物,讓人興奮。但兩者作用並不完全抵消,抗抑鬱藥用多了,又讓人產生自殺傾向。
這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副作用:一個症狀消失往往伴隨著另一個或多個症狀出現。
另一個角度,是把神經的韌性看成是生命整體的韌性,神經衰弱過敏看作整體機能衰弱(隻是在神經上表現明顯),這時就可以采取整體的方法。比如加強鍛煉,改變作息習慣,就可能解決問題,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
這種整體的角度其實就是中醫采取的角度。
如果說中醫,在很多人的成見體係內會引起不適。如果說整體角度,就相對容易被接受,同時也容易引發“西醫也有”。
其實西醫有沒有不重要,中醫有沒有也不重要。屬於哪種醫根本不重要,這些都是名相之爭,是權力欲作怪。
重要的是治病,救人。
這一點,往往被執著名相的權力欲忽略了:寧要西方的草,不要中國的苗。
所以,大概好辦法是換一種說法介紹中國的健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