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思想確實如此。
當然,俺可以論證。
一種思想深刻不深刻,要看對一個族群的生存、人這個物種的素質提升有沒有積極的作用。
而這種作用,並不是某個人說有就有的。
假設人群的思想如羊群或者獅群,那麽深刻的思想就應該如頭羊或者獅王。
頭羊與獅王是怎麽產生的?
鬥出來的。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這樣對種群的存在與發展最有利。
人群的主導(是主導,不是主流。兩者有重疊,但並不相同)思想也是一樣。它並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想出來的,而是人想出來,再經過環境篩選,最後勝出的那個。環境不接受,推銷大師想破腦袋也沒有用。
比如馬列在蘇聯在中國的經曆。
史上最強推銷,結果如何?
環境變化,不接受,它就無法成為主導。
同樣道理,在美國,死人上百萬,你說加強一下集體意識(還隻是加強一下,不是從此以後永遠如此),大家都忍一忍,少死九十萬,行不行?
不行。不接受。
儒家思想在中國,難道是例外,是帝王強推出來的嗎?
比推共產主義還成功?
嗬嗬。
不是推出來的。
對中國人來說,儒家並不是誰家的學說,而是這個群體生存最有效最有力的組織方式:你拿別的方式來組織,我拿這個方式組織,最後就是我生存,你消亡。
曆史如此,事實如此。
對中國人來說,儒家思想就是思想上的頭羊。別的羊也可以存在,也可以來挑戰,但結果是不行。
把儒家思想說成是帝王統治術的,是典型的小人心理。他們心中隻有權術,根本不懂得生存實踐對思想的篩選作用。偏巧帝王真還都是人,還真有飲食男女這一麵,還真有人際關係要處理,結果小人們就拿自己的小心理心情發揮起來了。
為什麽說他們是小人心理?
小人的意思不是說他們壞,而是說他們隻知道自己的利益,不知道群體的利益。因為他們的思想從來都不會成為群體壯大的動力。相反地,在群體壯大過程中,尤其是壯大之後,正是小人思想瓦解群體利益。
為什麽這麽說?
還拿陳丹青為例。
陳丹青有什麽思想?無非是民國大師待遇好掙錢多,西方思想尊重個人。
那麽,在中國積貧積弱之時,大師本尊們改變了中國的處境沒有?
信奉西方思想的國父孫中山,革命成功了沒有?
沒有。
他們的思想根本無力整合割據勢力,更不要說把中國人團結在一起。
是的,對大師們個人,這不是壞事。但對每年凍餓而死的無數百姓卻絕不是好事,對無數的沒機會長大的孩子也絕不是好事。
陳丹青的思想,如果算是思想的話,不過是三家村的酸秀才炒了千年的餿飯。如果去中國跟出租車師傅聊天兒就會發現,去掉畫家頭銜,陳丹青王丹青陳丹紅趙丹綠李丹祡,嘴上說的基本沒有差別。
陳丹青說孔子學說虛偽。如果孔子跟陳丹青一樣,說自由民主萬歲就大概就不虛偽了。
麵對死亡,委頓如泥,跪地求饒是真誠嗎?
麵對食物,象狗一樣撕咬,豬一樣咀嚼是真誠嗎?
假如陳的爸爸教他吃飯不要咂嘴出聲,這是虛偽嗎?
嗬嗬。
孔子所教,在形式上是禮,在功能上,是讓人更象人,更象一個文明人。
其實,孔子說的是君子之道,也就是群體組織之道------一個對群體有擔當的人,應該怎麽做才能群體的發展最好。從這個角度看,你會發現,換一個人,站在同樣的角度,絕超不出孔子。這不是個人聰明不聰明,虛偽不虛偽,而是群體存在的客觀規律。
反過來,陳丹青的則是小人之道,也就是個體之道-----一個隻圖私利,不顧群體存在法則的人,怎麽做才能最大程度地讓個人逍遙自在。從這個角度看,你會發現,換一個人,站在同樣角度,也沒有抵不上陳丹青的。這也不是袒誠,而是自私。
對小人來說,君子之道當然是虛偽的。因為小人隻需要看欲望與利益,而君子則要即照顧到個體的欲望與利益,又要平衡不同個體的欲望與利益。
君子之道要寬,要容,有更深層的感召力(群體存在的必然);小人則沒有感召力,他們隻會用心思,逞計謀。就象成吉思汗與紮木合。
但小人之道永遠也無法成為群體上升的主導。因為他們的心思一動,對整體來說是分散性的,破壞性的。
(有人會說西方。其實,西方正是這方麵的典型,他們可以合作,但永遠也成不了一個真正的整體,因為他們的思維都是分散型的。但話題太大,另說)。
有人可能會覺得此貼推崇儒家與推崇當代革命成功有矛盾。其實俺早就說過,49年成功的革命,是儒家靈魂革了儒家軀體的命。49年前的儒家隻有軀體沒有靈魂,49年後的儒家有靈魂軀體卻不叫儒家。慢慢地,兩者會融合。
有點散。往回拉一拉:陳丹青攻擊孔子,正如蜀犬吠日,自我定位之故。而看其思想本身,則八字可盡之:自私自利,了無新意。故可曰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