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字句也可能表明:漢語有些習慣歐化了,但結構沒有。

(2022-10-20 23:06:31) 下一個

漢語被動語態的使用要求似乎比英文的要複雜一些,這讓歐化論麵對一個更具體的難題

一英文中的相當多的被動語態並不適合漢語被字句。漢語也沒有把它們濫借過來。

比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

        漢語沒有:那本書被John 寫/寫了。

         We're done.

         It's gone.

         漢語沒有:我們被完/它被搞走。

這麽容易模仿的西洋腔,漢語為什麽不模仿?在認知上心理上都說不通。想想有些中國人動不動就崩一些本來不必崩的英文詞夾在漢語句子中就會明白:如果要模仿,人會走捷徑,至少從簡單的開始。但這麽簡單的被字句,為啥漢語沒有歐化?

有人會說,後麵例子的被字句改變了漢語的對應意思。是的,你終於明白了:漢語用不用被,有自己的標準。不是隨便的西文用中文就用。

這樣看,被字句的發展也不可能是模仿的結果。

二漢語中相當多的被動語態對結構有其他要求,這些要求也是英文中沒有的。

         比如,他的良心被狗吃了 

            或者:老王被老婆罵了一頓。

                      豆腐西施被吃了豆腐。

了和一頓、豆腐都沒有西文對應。所以,要麽被字句表達的意思沒有西文對應,要麽結構上沒有對應,要麽意思和結構都沒有對應。那麽漢語是怎麽借的西語?借的是什麽?

有人會說,借的時候保留了漢語自身規律。但是“被”本身就存在於漢語中啊。噢,本來漢語中都有的東西,其他結構成分不用借,這個被動關係非借不可?

 

三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說漢語被動句是受了西語的影響,那麽這種影響是什麽?

是對被動關係的表達?這種表達早就存在於漢語了。

是動詞表達的意義?很多英文的被動式漢語並沒有;漢語有的,英文又不一定有。

是組織結構?漢語本來就有,而且更加複雜高級,為什麽要借?

 

反過來,被字句把字句了字句倒是共享很多條件與要素,而把字句了字句西文沒有。而這些結構又與漢語的其他句式的組織原則一致。

據此,這部分條件與要素必定是漢語自發的。

 

四從另一個角度看,被字句如果是受西語影響,模仿西方的結果,那麽為什麽條條框框那麽多,簡單的不模仿,複雜的又不是模仿來的,剩下的是什麽?

重疊部分。

那麽怎麽證明重疊部分一定是模仿的結果?

有學者用被字句以往的消極含義限製消失來說明歐化。這也不夠有說服力。因為把字句經曆了同樣甚至更劇烈的變化,但把字句不可能是歐化的結果。

事實上,消極積極主動被動是語用差別, 結構限製才是句法差別, 條件關係是更深層編碼差異。

而被字句有複雜的結構,對條件有極高的要求和限製(如篇頭例句)。這是漢語特有西語全無的, 這導致被字句並不能如歐化論者說的隨意使用。

 

結論:

這樣,被字句什麽地方歐化了就成了一個迷:到底什麽地方歐化了?

俺覺得,很有可能隻有個地方歐化了:濫用被的習慣: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大量使用。

隻有這一點是歐化。

在句法詞法方麵,被字句是按照漢語自身的規則發展的,不是歐化的表現。

小謝說歐化論不嚴謹並提出了原因,俺目前同意。因為他們所舉證的從消極語義到“隨意使用”的變化完全是表層的,膚淺的。深層的結構分析沒有看到。二是,他們的選例可能有主觀標準。三是他們的分析很可能基於主觀設定(比如歐化論是一個課題或者話題)。四是他們的理論背景或者教育背景讓他們更容易甚至更樂於接受歐化論。這些都不是嚴謹的學術分析應該有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