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語言是進化的,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具體,從聚斂到開散。
比如方,最初的意思就一個,但慢慢地開散到不同具體詞匯組合中,藥方、地方、方法與平方、配方的相關性,今天估計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來了。
(是的,俺能。)
(是的,你不一定能理解。)
(是的,因為俺不一定能說清楚:))
這是進化,也是退化。
既然是進化就有規律。一個人所有的子孫後代當然都會回溯到這個人。
以這兩天的熱門刷,敗為例。所有與敗相關的意思,含有敗的詞,意思都應該能回溯到一個基本的原始意思。
如果“輸”的含義是原始的,那麽含敗的詞都應該可以回溯到“輸”的意思。
同樣,如果“潰、壞”是原始的,那麽含敗的詞都應該可以回溯到“潰、壞”的意思。
事實如何?
廣泛使用的與敗相關的詞,比如敗壞,腐敗,敗家,敗興等詞有“輸”的意思嗎?
沒有。
反過來,所有的含敗的詞,包括A大敗B中的“敗”,可以回溯到“壞、潰”的意思嗎?
可以。
所以,敗的本義是“壞、潰”,不是“輸/負”。
所以,A大敗B中的敗,並不是輸的意思。“A贏B輸”是句子的意思,是情境(戰爭、爭鬥)與結構(A與B的關係)與詞義共同作用產生的。敗在這個句子中的詞義,依然是“使潰使破使壞”。
“敗”的“輸”是從“A大敗B”句義中引申出來的。與敗並沒有必然聯係。比如A大破B這個句子,也可以產生“A贏B輸”,但“破”不等於“輸”。
但敗與A贏B輸這種組合出現的頻率太高,與A贏B輸的意思的聯係度也太高,大眾回溯本義的能力越來越弱。這就造成普通人越來越以為敗=輸。
“輸”的解讀正在從句義向詞義收縮,與敗的詞義的關係正在進入大眾意識。
但兩者還沒有完全重合。除了與爭鬥相關的概念,“敗”依然是“潰/壞”的意思。
這造成大部分人誤解,以為大勝與大敗是反義詞,卻在同一句式中產生了不同含義。
其實這是上麵說的三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這些人的語言素質退化的結果,並不是古人用錯,也不是漢語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