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漢語的養病與養狗,跳樓與跳舞

(2022-10-19 10:36:19) 下一個

環境中不同因素的綜合會產生某種信息,動物接受這些信息,形成“認知”,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覺察到危險(一種環境構成的意義)就逃跑。

人也一樣。

但人的更高級。不但對環境有反應,對任何意義單元的堆疊都有反應(認為沒有信息,也是一種判斷,一種反應)。

在語言構成方麵,產生意義是人的認知的基本功能,是一種高級本能。不需要借助任何人為的規則。

比如開車回家,回家開車。

兩個事件,順序不同,說漢語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什麽意思。

但drive car go home, go home dirve car 放在一起,說英文的人就搞不清楚,尤其是第二個。這是因為認知的天然排序完型本能被英語中的人為規則幹擾了。

雖然在句法層麵被幹擾了,但它依然在英文構建中存在。

事實上,這種高級本能參與所有的語言構建與使用中。

下邊的知識挑戰初中語法,沒有意願走出初中語法框架的朋友,建議至此止步。

我的朋友養狗。

這個句子不需要任何人為修飾,意思很清楚。

初中語法粉把它理解為SVO,合理。但這個概括是從西方語言體係中來的,而且在西語中也是片麵的。

因此,初中語法粉遇到下麵的句子就開始冒充真理了:

我的朋友需要找個清靜的地方養病。

為什麽要養病?與SVO的結構不合呀!

他們不但自己困惑,而且替兒童困惑。不但自己激憤,還代表理性激憤。不但激憤,還代表中國人在外國人麵前羞愧。

但這隻是他們無知。因為VO(動賓結構)是人為突出的規則,是認知的功能,但不是認知功的唯一可能。

換句話說,動賓關係是認知能識別的一種關係,但不是唯一關係。

初中語法粉把初中語法規則當成真理,接受不了動詞後邊的名詞不見得是動詞賓語的事實。這是他們自己的局限,不是認知與語言的局限。

實際上,養病跟澆水燒火一樣,水並不是澆的賓語,火也不是燒的賓語。但因水而澆因火而燒因病而養,認知中自然有這種關係,也自然有這種處理能力。

所以,碰到養-狗的關係,認知知道狗是養的對象。碰到養病,認知知道是因病而養。

救火,救災,救難,救人,救命,認知原理與上述一樣。

這並不是中文特有的,英文也一樣。

firetruck, 認知自動調節為滅火車。

cooker, 依語境自動調節為烹調器具;cook 自動調節為廚師。

keeper, 依語境有時是保存者,有時是被保存者。

又如 jump the queque, jump the gun, jump rope, jump the shark都根本不是VO (jump the queen 假設可以理解為動賓關係的話)結構。

人也不需要套用SVO來理解這樣的短語,認知功能會自動排序完型,形成合理的解讀。

中文說跳樓,跳水,跳舞也一樣,不是嚴格的動賓結構,但認知功能可以自動生成合理解讀。

為什麽?

不為什麽,認知能力就這麽強大,自然就是這麽定的。

動賓結構解決不了怎麽辦?

那是初中語法粉的問題,不是語法問題,也不是認知能力的問題。

初中語法粉學到了動賓結構這種人為的道理,就以為是真理了。拿這種施受關係來衡量一切,完全忽視詞匯間的互相作用的多種可能。

這甚至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是缺乏教育的問題。

缺乏教育還想冒充專家,就隻能臆想。

臆想漢語語法,臆想英文語法,臆想兒童語言習得,臆想AI規則。

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