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漢語,來自元宇宙的語言

(2022-10-17 12:58:42) 下一個

很多人在炒元宇宙這個概念,俺不屑。人如果不是神,元宇宙就隻能以人的想象為邊界。因此,炒與不炒,都沒有實際價值。

但漢語,跟其他語言,尤其是西方曲折語比起來,確實可以視為“元語言”,來自認知本體的語言。

為啥?

因為相比西方曲折語,漢語中組織方式中的人為幹涉最少,認知規律發揮的功能最大。

俺常舉的例子:I am a/the manager. 

                       我是經理。

英文中的時態,主謂一致,冠詞,單數標識,都是人為標識,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冗餘信息。

這些冗餘信息,構成了一個讓人感到舒適的認知世界,卻篡奪了認知規律本身的主導地位:人要充當神,統治認識世界。

中文正相反,基本不對個體單位進行人為處理,隻把它們“堆”在一起,它們就自然相互作用,產生意思,加上交流情境與交流者共識,就可以精準表達。人隻需要利用不同單位的互相作用的規律就可以輕鬆表達,沒有人為的冗餘信息。

比如我開車回家,我回家開車。同樣的單元,換個順序,意思就不同了。

英文當然有對應的形式,但卻要加上一些多餘的形式變化才能理解。不加就理解不了。人為已經扭曲了自然的認識規律,思維不能象中國人一樣正常地靈活地工作了。

比如明明是滅火,中文卻說救火,跟救人救命一個順序,直翻成英文,肯定誤解。但中文的互相作用並不是機械地,簡單地。救火,是救於火,火並不是救的對象,跟救災是一樣的。

養病和養生也一樣。養病,是因病而養;養生則跟養雞養鴨一樣。

其實英文也有類似現象,比如firetruck就不是縱火車而是滅火車。人的認知有這個make sense 的功能。

英文說 she was smoking. 

中文說 她在吸煙。

人怎麽能smoke? 當然是吸煙更準確。但是有文化、習俗因素, someone smokes 還是好的表達。

這不是語言的局限,而是靈活性。各種語言都有。

中文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這種天然的機製來組織語言,而西方曲折語則最大程度地壓製了這種天然的認知機製。

在我們的世界中,已知的規律多還是未知的多?

自然的規律多還是人為的規律多?

人的規律能持久還是自然的規律能持久?

當然都是後者。

這就是為什麽漢語文化一定勝過西語文化。這不是漢語本身NB,也不是漢人NB,而是因為自然的規律NB,漢人,不過是在語言上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規律。

漢語的靈活與複雜,是人為規律無法把握的。

比如,他打開了門,他把門打開了,門被他打開了,門他打開了,他打開門了。

事件就一個,但說法卻很多,每一種都有特別的情境,特別的表達重心。

這是落後?

這是先進,太TM的先進,普通曲折語學者根本理解不了。

所以,漢語是人間最接近造物者的語言,最元的語言。

中國人一旦學會了科學思維,漢語將讓科學上一個新台階。

鸚鵡型學者沒有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拿支言片語來當例子,還喜歡說中文不“科學”,其實就是他們自己不“科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