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言語的構成

(2022-05-14 21:13:44) 下一個

說的是言語,就是具體的表達,不是語言,不是係統,不是句法。

具體的表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意思,二是聲音。

意思上貼已經說過了,就是各種抽象概念的組合。在這個意義上,人的思想,乃至人的存在,就是他對概念的截取與組合。同一個世界,看起來大家共享語言體係中的概念,但其實共享的隻是重疊部分,是抽象基礎上的抽象。依然以紅為例,假設為大紅,每個人對大紅的定義----比如它的色相的涵蓋範圍---都是不一樣的,共享的部分隻是大家共同接受的部分。而這一部分對不同的人來說,隻是名稱相同,以為彼此相通,而實際感受卻不一定相同。對一種顏色的認知是這樣,對世界上的一切現象的認知都這樣。因此,概念的截取方式與組合方式就是一個人的世界,也是這個人的存在方式,也就是這個人的存在。

聲音就更有意思了。聲音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的,由個人的發音係統決定的;另一部分是意思的,它由聲韻(調)構成,這部分獨立存在,不屬於任何個人,也沒有人能純粹地毫無雜染地實現它。比如蘋果,它有自己的聲音特征。但這個特征不能獨立存在,自然顯現,它一定要借助具體的發音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具體的發音都帶有個體特征。標準語說蘋果有標準語的特征,方言說有方言的特征,男女老少都各有特征。每當一個人說到蘋果,則“屬於”這個人的部分相當有限:就隻是跟這個人發音方式與聲音特征有關的部分,其他的都不屬於這個人。這就好象開車,隻有駕駛方式是這個人的,車與路都不是。

這樣,人表達的動力與目的是什麽呢?

動力就是這個人已經建立起來的概念體係的不完整與不穩定,它總要找新的支點。如上貼所說,看到1+1=1+1就不穩定不滿意,1+1=2就感覺舒服多了。

情感與欲望當然也是動力,但情感與動力的產生與存在也是基於不完整。

不完整是從哪兒來的?

不完整不從任何地方來。它根本沒有產生,也不真實存在,因為它其實就是完整的一部分。就好象說手不能代表身體,但手就是身體的一部分。

人的存在就是認知的片段性概括的結果,而片段性概括的結果把自己當成主體,當成我,就產生了各種判斷,各種追求:宗教、哲學、物理、生物。。。

而這些的前提,就是片段性的、不完整的概括與關聯。

那麽整體的、完整的存在在哪裏?

就在不完整中。不需要擴充,不需要修正,不需要等待。不完整的本質,就是完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