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製度的宿命與文明的屬性

(2022-04-04 13:13:13) 下一個

具體製度的宿命是垮掉。

垮掉的動力來自於欲望,欲望讓一種製度建立,也讓它衰朽並滅亡。

垮得早晚跟文明的屬性有關。

因為文明的屬性就是它馴服欲望的方式。

先看欲望與製度的關係:

其實欲望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無止境。一旦具有讓製度升級的動力和能力,欲望就會毫不猶豫地讓製度升級。遊牧民族崛起都是這個動力。

而製度一旦升級,獲得了更高的利益獲取能力,欲望就會專注於利益。這時,製度就進入衰敗期。

在中國古代,在生產方式沒有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最高級的製度基本就是大一統。

進入這個穩定模式的政權都會進入享樂模式。

無論利益來得多快多容易多迅猛,都會有相應的享樂與消費方式把利益消耗在刀背上,達到整體上入不敷出的狀態。

由奢入儉難。一旦嚐過奢的滋味,想通過人為克製回到儉的狀態基本就不可能了。

中國封建朝代如此,歐美現代國家也如此。

錢賺得快,花得比賺得還快。人們總有辦法讓自己讓國家進入有今天沒明天的狀態。

比如武器,越造越貴。但仗還沒打,武器就過期了,需要更新換代成更貴的了。

比如醫療,專門搞精搞尖,一項功成萬項敗。

比如住房,比如日常消費,反正都是一個模式:開足馬力消耗。

俺反對科研不反對技術應用,但西方的製度之下,這類方式在整體上與其說惠民不如說傷民。

把錢用來研發武器或者醫療技術總比給皇帝修園林要好吧。

當然。

但從經濟與製度的角度看來,這兩者隻有程度差別,沒有本質區別:以傷民為代價的奢靡都是製度之禍。

 

在這個意義上,中西文明的不同就又可以看出一點兒來。

中國文明對欲望的馴服強調整體和長遠更多一些,對眼前的克製更重視一些。

西方相反。

當然,這也隻是反應在程度上,本質上,誰也製不住欲望。

所以,製度的宿命是垮掉,就看哪樣能讓它撐得更久一點兒:是科技還是克製,還是科技加克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