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勢差:說說擴張

(2022-04-15 12:40:34) 下一個

本貼隻從利益的角度來看。

擴張有兩種:一種是吸收型;一種是膨脹型。

膨脹型擴張很好理解,就是主動尋求利益的擴張,比如希臘羅馬蒙古大英大美。哪裏有利益就往哪裏去,能搶就搶,搶不了就要求貿易。

吸收型擴張就不好理解,就是被加入。比如有多少地區多少人向往美國,想成為美國的一部分。美國選擇性地接受幾個,地盤就大了。

(所以美國的情況比較複雜,兩種擴張都有)

中國的曆史當然也是兩種擴張都有。但如果對比中國與大英或者蒙古就可以發現,中國的吸收型特征更明顯,而大英蒙古的膨脹型特別更突出。

蒙古以及差不多所有的遊牧民族的擴張都是以搶為主。

英國的擴張也是以搶為主,但它搶的層次更高了,除了直接搶錢,也重視搶資源,搶市場。

對比蒙古與英國的搶掠目標,就可以理解為啥中國的擴張屬於吸收型。

蒙古不搶礦產不搶材料不搶資源,因為搶了沒用。

英國搶是因為它的生產方式升級了,它搶了就能變成錢。

而古代中國不選擇膨脹型擴張,不搶,是因為對古代中國來說,實在是沒啥可搶的。對農業社會而言,中國的生產方式與組織形式差不多是最先進的,自己的啥都比周圍的好,還搶啥?

軍隊去搶別人,搶回來的東西不如軍人當農民得到的收益多,搶個啥勁?

所以,中國不喜歡搶。

凡是聰明一點兒的民族,一看到中原文明,就自動效仿了。朝鮮越南日本都這樣。

滿清更如此了。明朝一直也沒有吞並滿人土地的想法。隻是名義上是宗主國,大事幹涉一下,但也沒有象西方國家殖民那樣掠奪。

在這個意義上,今天東北的大片土地並不是漢人擴張得來的,而是滿清入中國帶來的嫁妝。

這就是吸收型的擴張。

中原周邊地方,誰愛住誰住。這些地方學了中原也趕不上中原,所以也不值得中國去搶。所以,雖然很近,但是除了幾個野心較大的帝王以外,對這些地方興趣都不大。(當然,要搗亂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比近代西方國家,以強淩弱,不死不休。這個差別還不夠明顯嗎?

另一個例子是鄭和下西洋。明初中國的航海水平世界第一,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探險或者占領海外領土的野心。

這就是中國的擴張和西方擴張在本質上的不同。

中國古代是自我滿足型,不思進取。西方則是貪婪無度,毫不節製。

中國人的思維如此,中國的利益也如此。跑到窮鄉僻壤大沙漠去打仗,死人,花錢,最後啥也沒得到。為啥要幹這樣的事?就好象馬斯克可以賣電動車賺錢,無論如何也不會非要到農貿市場去擺攤不可。

西方則相反,自己碗裏的總是不夠,越多越想多。他有能力在窮僻的地方發現巨大的利益,所以,搶了再說。

當然,曆史是怎樣發展的絕不是一兩個簡單的因素決定的。比如生產方式及利益的產生與分配方式,人的思維,地理,技術等等,是以整體的形式發生作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