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思維、語言與生活方式,在形成方麵,誰先誰後?在塑造群體性格方麵,誰主誰次?
這個問題有答案,但答案可能在問題之外-----這三樣是一個整體,就象是神造好了放在那裏一樣。不是先造這個再造那個,而是一造就是整體性的,沒有先後。
先看思維,觀察與行動的重點與方式。西方特別強調局部,可以說在思維層麵完全忽視整體。中國則特別強調整體,可以說在思維層麵完全忽視局部。這可以用現代科學的存在來證明。整體思維之下,科學不可能發展。因為科學的要求就是分析,細了再細,分了又分。而整體思維則是去異存同,抽象再抽象,概括再概括。這一點,在哲學與藝術方麵,對比中西,也能看到同樣的差異。
思維上的差異與語言組織幾乎完全一致。漢語中無論是名詞動詞形容詞,都可以在最抽象的概念化的層麵運用,而西方語文,則無論啥詞,都要嚴加人為限製之後才能用。態啊,體啊,格啊,數啊,性啊,有差異要標,沒有差異生造差異也要標。不標就不舒服。
如果看群體協同方式,那麽上麵的差異也完全體現在相處模式中。那就是中國人的群體被當成一個整體,其中的個體是整體的部分,要完全服從整體。先整體後個體,甚至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個體。而西方的整體是個體的集合,整體的形成與存在要依賴個體意誌,先個體後整體,甚至沒有中國意義上的整體。如果拿個雕像來比喻,那麽中國的整體是整木雕出來的,西方的整體則是碎木塊堆出來的。這就是中國政治相對穩定與西方相對容易動蕩的根源,至少是之一。
生活方式就更典型了。中國是農耕文明,對天地有特別的依賴,對穩定的追求達到癡迷的狀態。因為這可以讓人最大限度地獲益。這樣,中國文明當然追求去異存同,當然追求融洽共處,當然對和諧統一有天然的認同。反觀西方的遊牧文明,習慣就是逐利而居。逐利而居塑造出來的mindset 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誰找到更好的,誰就更強大。這樣,西方族群明對於遊走的追求也達到癡迷的程度。流動則生,固定則死。這樣,西方文明當然對差異有天然的敏感,搶占最好的也就成了本能。
有人拿地理因素來解釋中西統一與分散的差別,這有點兒道理,但不是根本因素。如果把中國人放到歐洲,歐洲族群放到中國,兩者互不相通,那麽還是可以預見,歐洲將成為統一的文明而中國則會分裂成今天歐洲的樣子。原因無它,中國人的思維與習慣,天然傾向聚合;而西方的思維與習慣則天然傾向搶奪與鬥爭。
今天的中國仰望西方的自由與民主。對中國人來說,這確實是個新鮮事物。在中國曆史上,這種東西不能說沒有出現過,但從來也不曾上升到思想意識的主流。中國人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求,有欲求當然就喜歡更多的自由和權利。這是正常的。
但有些中國人一邊向往自由與民主,一邊卻還用中國的傳統思維來期待:自由與民主應該分到我的頭上來,送到我的手裏來。簡單地說,就是等著別人給。在群體層麵,對西方,他們以為攀附一下西方國家,人家就給你自由了。在個體層麵,在國內,他們以為自己張張嘴巴加點兒壓力就得到了。
這就是南轅北轍-----他們希望自己要求的東西(自由)通過自己反對的方式(家長製)來實現。他們住在室內的茶杯裏,卻希望有人把茶杯拿到高原上,這樣他們就可以變成蟲草。
這是典型的中國夢----以中國式的思維追求西方的現實。
西方的個體自由不是神給的,也不是天給的,這是一個體係的存在方式。是所有層麵的個體都互相碰撞衝突產生的動態平衡。
如果說個體的自由相當於天然蟲草的價值,那麽這種價值是經曆高原的風霜雨雪嚴寒酷暑產生的,不是茶杯裏的豆芽搬過到高原上就能奇跡般的實現的。
所以,如果你想得到西方的自由,或者進入西方世界,那麽你就要有經曆各種嚴酷考驗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想通過當順民,討好,聽話來得到西方的接納,這是不可能的。
西方文明要是有接納順民的基因,就會是另一個中國,而不會有今天的民主與自由了。
對西方來說,順民不可能成為跟他們平起平坐共享魚肉,而隻能是魚肉。
誰能跟他們平起平坐呢?跟他們一樣強大的人。
所以,非洲人成了魚肉,印第安人成了魚肉,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都成了魚肉,甚至烏克蘭,日本,韓國也都是不同程度的魚肉。
誰得到跟他們平起平坐的機會呢?俄國唄。
俄國是憑討好西方實現的平起平坐嗎?70年前,是憑拳頭;70年後,是憑核。
反而是討好西方,差點兒把自己討死。
所以呢,向往自由與民主是好事不是壞事,但是要了解西方的自由與民主是怎麽來的,如果你想得到這些東西應該怎麽做。要觀察,分析,行動。而不是兩眼一閉,在那裏一廂情願地做美夢,等著人家把這些東西賜給你。
誰能跟他們平起平坐呢?跟他們一樣強大的人。"
誰得到跟他們平起平坐的機會呢?俄國唄。
俄國是憑討好西方實現的平起平坐嗎?70年前,是憑拳頭;70年後,是憑核。
反而是討好西方,差點兒把自己討死。"
這幾句話,真是說出了問題的關鍵。烏克蘭就那麽大點實力,想憑借討好西方,就挑戰和它有著上千年血緣關係的同族,所以說烏克蘭是“討死”,一點都不冤枉它。說實話,普京今天打烏克蘭,和當年薩達姆打科威特沒什麽本質差別。當年的薩達姆實力不濟,美國馬上就帶著一眾嘍囉,群起而上,把薩達姆給打趴下了。可是今天的烏克蘭如何呢?開戰十幾天了,烏克蘭的一半都要被俄軍拿下了,美國和西方竟然沒有一個敢像當年對待薩達姆那樣,“雄赳赳氣昂昂”敢於派兵參戰的,甚至連個禁飛區都不敢幫忙。為什麽?因為普京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褲襠,”你們要敢直接參戰,我就掏出我的核蛋蛋“。那個北約秘書長還圓場說“這不是我們的戰爭”。那當年的伊拉克,怎麽就是你們的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