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饅頭,會吃嗎?

(2022-02-05 08:47:13) 下一個

《找的起源與信的起點》貼填了一個坑,但是又可能產生了另一個坑。那就是:既然無論什麽情況都一樣,那麽人還需要做什麽?什麽也不要做了。

不是這樣。

因為所謂的信,是契入本體。沒有契入,就隻是現象,在現象中滑行。在現象中滑行,本體當然沒有失去,也沒有欠少,但是知覺卻隻在粗略的現象中流轉。

還是那棵樹。我們看到的樹的形象,與真實完整的樹本身並不完全一致。我們隻能看到這一棵樹在某個時空內的某個局部。

這個局部就是現象。如果不突破意識對看的約束,無論我們換取什麽角度,怎麽把樹切開分析,怎麽拉長觀看時間,我們的看就永遠隻是局部,局部中的局部。

現在把樹換成饅頭。

如果我們要觀察,要分析,那麽跟看一棵樹一樣,永遠也不可能完整地經驗饅頭。

但我們可以吃。咬一口,吃下去。

粗略地說,你就完全地體驗這個饅頭了。因為看不到東西,身體可以體驗,與身體相應相合。

再回到那棵樹。

看隻能看到樹的形象,如果能“吃”到它,那就可以體驗相對完整的樹了。

當然樹不能用嘴巴吃。

但如莊子所說,可以“聽之以氣”,就可以有更深入更完整的體驗。

這就是流轉與非流轉的差別,現象與本質的差別。

無論你看與不看,從哪個角度看,以什麽形式看,樹都是那棵樹。

但這不意味著你隨便怎麽看都能體驗到完整。

茶兄轉了一段《圓覺經》談四病,俺再轉如下: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雲何四病?一者、作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二者、任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三者、止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俺理解:作,就是在意識中強求;任,就是放任自流;止,就是劃界以求;滅,就是斷相以求。

這些病症的共同點是都在對著現象用力。

然而真實,雖然與現象同在,卻不在現象中。

就象饅頭可以吃飽,但能飽人的本質,卻不在饅頭的形狀上。

懂得吃,則什麽形狀都可以。

不懂吃,則什麽形狀都沒有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