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政治形態與宗教思想:歐洲曆史的啟示

(2022-02-27 10:09:38) 下一個

政治是族群管理。

管理的手段是平衡。

平衡的內容是利益。

利益的平衡有兩個角度:一是占有利益多少,二是對利益的態度。

如果個體利益夠多,個體相對滿足,那麽群體穩定。

如果個體利益不多,但是對利益的態度相對淡泊,一樣可以達到穩定。

圍繞這兩個角度,人類發展出了三種文明

一是強調利益滿足的文明,如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歐洲古代的蠻族。

二是強調克製利欲的文明,如中國的儒家文明。

三是上麵二者結合的文明,如古羅馬文明和歐洲近現代文明。

二與三的共同點是政治管理方麵在利益認同之外加入了思想認同,可以有效地把不同的利益群體黏合起來,大大提高政權的穩定性。

西方實現這一點是通過基督教;中國實現這一點是通過儒家思想。

基督教和儒家思想都是後天教化。

而與生俱來的部分,即思維,中西又有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天然地就有整體性特征,與儒家渾然一體。

西方人的思維天然地就有個體性特征,雖然與基督教思想不矛盾,但是二者是後天捏合的。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儒家思想,中國人還有整體性思維,中國人還會建立大一統的政治;如果沒有基督教,西方人就不大容易融合,不大可能建立統一的社會體係。

西羅馬滅亡以後,在西羅馬的土地上興起的法蘭克王國相比別的蠻族政權,更強大,更穩定,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較早地接受了基督教,大大地提升了政治上的整合素質。

這就象一堆沙子,拌了黏合劑,就能結成塊。沒拌的,加點兒水,也能堆到一定的高度,但一幹就又散了。

而文明程度,就是克服這種鬆散傾向的能力。

反過來,野蠻或者愚昧,就是這種私利趨動的鬆散傾向本身。

在古代歐洲,蠻族相對比較多,這種對比就特別清楚。野蠻族群在思想上接受了基督教,增加克己向善的意識,群體(公)就更文明,個體的生存質量就更高。反過來,就保持野蠻,殺、搶,被殺、被搶。

現代不斷有中國人認為西方的文明與進步是自由與民主,其實自由與民主並不是幸福與文明的源泉或者保障。相反,自由與民主是野蠻民族私利驅動的意識殘留,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它就是族群間的互殺互搶的根源。今天物質豐富,族群間實力相對平衡,民主與自由意識就下降到個體間,成為個體間利益平衡的保障。

民主與自由隻是個體間利益平衡的保障,並不是利益的創造力,更不是文明的動力。

文明真正的動力在於財富的創造力,科學。

文明真正的保障性力量在於克己的思想,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國是儒家思想。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的整體性思維是文明的終極:所有個體都是統一整體的一部分,互相之間並不衝突。這是西方所沒有的。而西式思維的個體性特征是科學思維的特征,這是中國式思維所缺乏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