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確實是雄才大略。他似乎就是為著一個目的來到人間的:
統一。
他的幾乎所有作為,從郡縣製到度量衡再到修長城修官路,都是要把這個大帝國的不同部分聯係得更緊密更容易更高效。
就象動物一樣,一個群體中的個頭大、行動能力強、效率高的,必然就是成為首領的那一個。
在始皇繼位之前,秦國內部其實已經具備了這些素質,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基因。
秦始皇,就是把這個統一的基因轉到六國。
蘇洵說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在賂秦。其實不然。
其實賂秦隻是表象。六國為啥不賂楚、賂齊,非要賂秦?
因為秦已經露出統一鋒芒了。而六國對這個鋒芒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別打我就好,過一天是一天。是所謂賂秦。
但是為啥會有這種態度?
因為六國政治中呈顯性的是分裂基因,麵對統一基因的攻勢,根本無法組織同樣等級的抵抗和動員。
統一基因顯性,全國力量可以一體運用。分裂基因顯性,不要說全國,就是大臣之間也無法統一意見。這種情況下,不賂秦,沒別的辦法。有力氣使不上,有兵將不會用。
所以,秦滅六國,相當於一個健全的運動健將打倒了六位殘疾人。
但統一基因成為顯性需要條件:一是強大的中央統一意誌,二是順服的地方政權。一樣不靈,統一基因就會失去作用。比如秦始皇在,李斯趙高都為統一服務;秦始皇一死,李斯趙高本身就成了分裂的根源。劉邦在,呂後與諸臣都為統一服務,劉邦一死,陳平張良與呂氏立即進行一場惡鬥。這是因為統一之下,各方都形成了自己的利益,不容異己勢力淩駕自己利益之上。
這種現象在中國曆史上反複出現,說明私利實在太強大。
統一的基因顯現出來就是政令通暢,可以由中央一直貫徹到地方。這特別有利於壓製利益割據,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威力強大。但秦朝用得太狠,國力耗散民怨四起。相反地,漢初則用得非常好,利益割據被壓製,百姓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已經異常強大了。
但規律是,一個群體爛到不行的時候(比如百姓生存困難)統一基因才會起作用;一旦和平穩定,分裂基因就會轉為顯性,慢慢地從朝到野,產生各種利益集團,魚肉百姓,進行利益割據。
各種利益集團的利益形成一個金字塔,最底層就是百姓。統一的政治讓百姓有希望有機會過上穩定的日子,而各階層的精英就會發揮寄生特長,形成不同的利益割據集團。這些集團既要從百姓身上刮油水,又要違背統一(公平)原則,追求自身利益多多益善。這樣,他們一方麵依賴統一機製,一方麵又梗阻統一機製。就好象健康機體上的腫瘤,一麵吸取機會營養自肥,一麵慢慢地就把機體搞壞。
在中國曆史上,這個過程分分鍾都在進行,從統一到分裂走完全程很少超過三百年的。
從統一與分裂、利益與分配的角度來看,美國的政治似乎也符合這個規律。尤其從最近幾年的美國政治來看,利益割據已經相當嚴重。當然,還沒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按照統一與分裂的規律,美國已經過了統一形成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