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驢兄的法治唯一論俺不服,也批過了。
這次批中國古代的三權分立。
根據驢兄,三權大致是皇權,官權,民權。皇權需要與民權結盟來對抗官權。
前兩天小謝兄又轉了一下,提醒了俺。
俺同意的部分是皇帝並不能專斷獨裁,不同意的部分是:理想狀態下,民權與皇權其實本來就是一權。
從行政上看,皇權代表的是統一;而官權(士+紳)則代表割據。
換句話說,皇帝是大地主,士紳是小地主。兩者分的是同一塊肉,在利益上有根本的衝突。
對皇帝來說,整體性越強越好。整體性越強,國庫越容易充實。整體性強意味著中央大於地方,皇權大於士紳。
對士紳來說,整體性越弱越好。整體性越弱,利益割據越容易。整體性弱意識著地方獨立於中央,士紳成為土皇帝。
那兩者為什麽不鬥?
鬥啊,當然鬥。從王朝建立到滅亡,兩者其實一直在鬥。而且相當狠:殺害忠良的、能臣纂位的,啥情況都有。
但兩者也有共同利益,就是穩定。所以一般來說,能保持一段時間的鬥而不破,相對穩定。
皇權統一權直接就是通過直接影響民,惠民並自惠來實現的。
官權士紳權也一樣原理,但是是通過阻礙皇權作用到民,蝕民以自惠來實現的。
兩者能和諧共存,重要的中介緩衝就是儒家思想。
皇權與士紳的對抗不能直接說利益,就要拿禮法當借口來說事,這是兩者都在表麵上接受的道德體係。有這個體係,就比較容易實現妥協。
這也是中國曆史上分了合合了分,沒有完全分裂的重要原因。
蛋糕喻:從利益分配角度看來,政治底層機製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做要做大就是統一;分要分好,對皇權來說就是最大限度保持整體順暢,但這會限製士紳眼前利益,對士紳來說就是分到最多,但這會傷害整體順暢。
所以皇權代表整體代表長遠;士紳代表局部代表當下。
平衡好了就長遠,平衡不好就短暫。
當然,皇權代表整體長遠也是理想狀態,實際是皇權也往往一樣貪便宜看眼前。
隋和新,在俺看來,都不是真正的重建整體秩序的結果,而是如兄所言,能臣能人對即有秩序進行人為改動。曆史上沒有經過大規模起義流血犧牲翻動底層的政權差不多都如此,他們的皇權代表不了整體,因此王朝也都短命。包括三國、民國也是一樣。
在無秩序中建立秩序的開國帝王與鼎盛期後權力鬥爭中即位的帝王的代表性也不一樣。但這還是從權力鬥爭的角度來看,如果從整體利益分配的角度來看,大家各守其位的話,俺還是這個看法:皇權代表整體,士紳代表局部。
一定要把民權作為一極來考慮,民權應該是天權的代表。
民應該得到最大的自由,這種最大的自由也應該得到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