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聽到一種說法:病毒的進化方向總是更強的傳染性,更低的殺傷力。原因是病毒要盡量傳播,這樣,它就不宜迅速殺死宿主。相反地,它要降低殺傷力以增加由一個宿主傳播給更多宿主的機會。
聽起來,病毒的進化還挺有策略的--居然有這麽明顯的方向性。
這種傾向好象已經被病毒發展史所證實。
但這是怎麽實現的?是病毒自己設計的?還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的結果---比如毒性強的很快就傳播不下去了,而毒性弱的則有更多的傳播機會?
無論病毒有沒有自我設計發展方向的能力,都可以把病毒的進化看成是一種規律,相當有普遍性的規律:無論什麽東西,一旦普泛化,質量就一定變低變差。病毒如此,產品如此,思想也如此,都不可避免地世俗化了。
為啥?
因為傳播的條件就是適應接受者的素質。如果接受者的素質沒有提高,那麽傳播物就隻能降低自己的要求甚至改變自己的性質。比如要每個人都有金馬桶,即便有那麽多黃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那就要改成鎏金鍍金甚至隻是噴點黃漆。或者反過來看,如果有那麽多黃金,而且人人都能承受,那麽金馬桶也就跟瓷馬桶沒有什麽區別了。
一種思想或者一種知識也一樣。如果每個人都懂,那一定是在每個人的理解範圍內的東西,一定不稀奇。一種思想或者知識的不稀奇和蘿卜白菜不稀奇,原理上沒有差別。如果不是每個人都能懂,但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懂,那麽就是有一些人在裝懂。裝懂和噴金漆,原理上沒有差別。
比如民主,要是把這個詞的意思拎清,大概就需要一些西方哲學曆史政治經濟的知識。沒有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可能就拎不清,或者拎不到這種精神的本質。但是沒有關係,就把它理解成“給我權力”就好了,誰管它本來是什麽意思----這就是世俗化傾向,也是世俗化的結果。
這就是世俗化的悖論。
真正非世俗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普及的。如果普及了,那麽就是兩種情況:一是這種東西本身就與世俗相應,沒啥了不起;二是這種東西確實厲害,但是普及的時候已經走樣了,失去了原來的樣子。
病毒的傳播與進化很可能也是這樣:那些厲害的版本因為太厲害,侵擾機體關鍵機能而殺掉了宿主,減少了自己的傳播機會,傳著傳著就傳沒了。而那些溫和一點的兒版本則因為不深入侵擾關鍵機能(膚淺和簡單)而得到了更多的傳播機會。結果就是,危害越大越消失得早,危害越小傳播麵越廣,傳播期越長。所以,一種病毒傳著傳著就沒有什麽大危害了。
當然,對機體而言,免疫機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本貼隻看病毒傳播,不看與生命機體的互動。
所以,大概可以這樣看:一種病毒的產生,可能毒株個體間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會決定這種病毒的進化。大體就是厲害的消失得快,溫和的傳播得多。
至於變體,大概是病毒與機體及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變體的發展方向其實就是病毒的進化方向,就是溫和化。溫和化的變體就是要傳播得淺而快。它把能占領的機體都占領完了,毒性也就完全攤薄,變成常規病毒了。
世間一切寶貴的東西,都這樣世俗化。世俗化也這樣,扭曲一切寶貴的東西。
嗬嗬,胡猜,胡說,聊記之。
所以倡導溫良恭儉讓天下為公的會比倡導唯利是圖天下唯我第一的持久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