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孔孟被批評的原因之一,是“為封建統治服務”。
升鬥之徒,見不過此。
其實一個社會的維持,純從人的素質來看,需要兩種東西,一個是道德,一個是能力。這兩者並不是一回事,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還會相反。
社會維係,如果說道德在起作用,那麽能力在起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說,社會的運行,至少在表麵上,並不是依道德,而是依權力來維持的。如果我們觀察今天的中國基層的官場文化,就會發現,基層小官往往喜歡作威作福、不知天高地厚。這部分人並不是因為品德而進入權力係統,而是因為各種能力,做事的能力或者拍馬的能力。他們也不以道德作為行事依據,而是依權力規則來行事。
這是群體生活的天然特征。普通人不沾權力還好,一沾權力,進入這個體係,自然而然地,就會表現出老爺氣象來。這種氣象在素人身上其實也能看出來,比如家長對孩子時。普通人被權力欺壓無計可施,發出抱怨,但他們一旦擁有權力,又會依相似的規則來行事。
在群體中,權力意識是如此之強大,以致於權力運行可以完全忽視道德。
這就是道德(良知)所麵臨的困境。
如果道德成為社會維係的唯一原則,那麽就真的是大同社會了。但道德不是唯一原則,甚至不是主要原則。這樣的社會,必定令人痛苦。要想改變,靠改朝換代是沒有用的,靠提高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也是沒有用的。最根本的改變,就是喚醒人的良知,人憑良知行事,而不是憑權力和欲望行事。
問題就是,這些憑權力本能行事的人,這些升鬥之民,有幾人懂得良知的道理呢?如果隨便一說就懂,他們也就不會成為一沾權力就變成老爺了。
不懂而欲令其懂,不行而欲令其行,怎麽辦?一個一個教育嗎?
當然可以。但是有簡潔一點兒的辦法:去找權力最大的那個,讓他憑權力來推行。
權力最大的那個是誰呢?當然就是皇帝、國王了。事實上,皇帝、國王作為精英中的精英,確實比升鬥之民更有眼光,更有智慧,更容易明白道德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多數隻是在權力與良知之間進行有限的妥協。而這種有限的妥協,如果侵害了其他精英的利益,也還是沒有辦法大麵積長期推行。
這就是孔孟的煩惱,權力的魔力,欲望的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