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78)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大勝大敗之類是對西方語法理論的挑戰,本身並非沒有規律。
漢語對西方人來說難,就難在規則不是死的,而且是動態的,需要不停地考慮上下文,很多信息在上下文與當下表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獲得。
發現這個規律,對中國人來說,很可能是優勢而不是劣勢。比如工程思維。
造不出好的新詞來,一方麵是新詞太多,造不勝造,另一方麵就是真正掌握這門語文精髓的人越來越少。佛教引入,漢語造了多少詞?
俺沒查過
但是如來,能仁這樣的翻譯,絕對高明。
西方數學傳入,方程,配方之類,也是神來之筆。
今天問中國人,包括專家學者,為啥是方,而不是圓,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
有些同學不了解中國語言也不了解中國思想,但是了解西方的,所以覺得中國缺乏這缺乏那。
嗬嗬,俺這麽一說,一定有人會問,不缺,為啥中國科技不如人?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沒有邏輯的問題。
比如,一個人富人沒有窮人跑得快。醫生說富人一定缺營養。。。有道理嗎?
有可能。但是不一定。比如,富人營養比窮人多,但是不鍛煉。
要論證營養不行,需要排除別的可能性。
否則,倒是有點兒缺乏西式邏輯。。。。
其實,中國人的邏輯沒有成為顯學,很可能不是沒有邏輯,而是中國人另有套更發達的思維體係,把西式邏輯的地位擠開了。
擠開了,不是缺乏。
要確定這一點也需要論證。但是俺不主張這一點,隻把可能性提出來,用來提示一下推崇西方邏輯的同學的論證邏輯。
說漢語的人的思維中,並非沒有西式邏輯(這是人類共有的邏輯,但西方對它的研究與執行是典範。說西式邏輯,是尊重西方的成果),隻是這套邏輯沒有占統治地位(同時有其他方式在起作用)。
假設形式邏輯是黃金,西方思維是礦石,提取非常容易。
中國思維也是礦石,但提取黃金難度大。
這種差別等於同樣體積的礦石中,中國的含金量低嗎?
不一定。
因為另一種可能:中國的含金量不低,但是純度低,混了其他的金屬。
可能其中一部分比黃金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