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一是知止而後有定。
解釋成有遠大理想也說得通。但有遠大理想並不一定能定,比如秦始皇有遠大理想,但他似乎不太定。
俺的理想是明白人之所處,人之所自 (乃是天地、良知)。這樣,自然心安自然無懼自然如理而行,思不出位,這就是定。這個理解也有別處章句印證,比如天命謂性率性謂道修道謂教。所修所正,都要有依據,依據是探索出來的還是先就在那裏的?俺覺得是早就在那裏的----也就是所止之處。
二是格物。
格除物欲,俺覺得是漸宗理解,學究路數。俺更認同王陽明的說法:格物並不是一件一件一物一物地分析。比如蘋果落地,分析完了整明白了搞出萬有引力來也還不是致知,因為後來又有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之後一定還有別的。道德上理解也一樣,格除了物欲剩下一個格欲,德欲,道欲,還是不清爽。
王陽明的清爽之處,是把物當成整體來看,放到認知機理中來看,一個認知產生了,分清楚哪部分是物,是象,剩下的部分就是心。分清什麽是物,物是怎麽形成的,就是格物;明白心之所在,心之所是,就是致知。非常清爽,跟楞嚴經征心辨見異曲同工。建議為兄看看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