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78)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胡想沒完,接著來。
後半句是俺編的。翻譯成古文,就是:得到滴都會失去。
西方思維特別珍惜前半句,中國思維特別珍惜後半句。俺覺得這是中西思維差別在生活中的重要表現。所以,西方人比較激進,中國人則比較含蓄;西方人喜歡把事做絕,中國人則凡事略有保留。
今天聽了個節目,說有個英國人,在南海找到一艘清代沉船,撈出了很多珍貴瓷器,撈不出來的比撈出來的還多,怎麽辦呢?全部打碎。結果賺了幾千萬,也不知道是啥單位。
主持人又提到西班牙人,說西班人finders keepers 滅了印加,嫌印加獻的金銀器物體積太大不好運輸,全部融為金錠銀錠運回本國。後來人們發現印加的金銀器製作極為精良,藝術價值極高,有些工藝今天人也沒有掌握。
俺就想,白人文化如此文明高雅人們又守法又道德,為啥非要去find別人的土地和東西,還要當keepers?
不由自主。
思維就是這麽設定的。個體人想不這麽幹。。。。也行,但對整體而言,就是非這麽幹不可。
這麽幹的結果是什麽呢?就是一個字,浪,兩個字,很浪,三個字,被後浪拍死的浪。嗬嗬。
在浪峰時很爽,死在沙灘上也無悔,有什麽不好?
沒有什麽不好。
但中國思維似乎不太喜歡這樣。中國人喜歡細水常流,千秋萬代。
明史中有一個故事,說某官員發現某地有鐵礦(反正是重要資源),上書朱元璋,說開采了會發財充實國庫。朱元璋說,我聽說明君治理天下要做到“無遺才”的,沒聽說要做到“無遺利”的。所以就把這個官給貶了。
至於告訴人們不貪財不貪利才能得到好報福及子孫的故事就太多了。
中國人不喜歡好日子?沒有欲望?不知道錢重要?中國人更有純粹的道德?
不。在這一點上,中國人跟西方人沒有差別。
但中國人似乎更知道(或者相信)怎麽才能“長遠”。從古到今,從精英到平民,這種觀念深入人心。
財不能苟得,更何況是不義之財。
義與不義的因果相襲而成。這種道理,在西方,蘇格拉底也曾反複地說。但蘇格拉底之後,可能要等到黑格爾馬克思才比較粗糙地講到矛盾的對立統一與轉化,宗教傳統中也有威嚴教誡,但都沒有中國這樣普及細致而且生動地滲透到生活觀念中。
愛財也要有道。有道才能長久。這是出於道德還是出於欲望?
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兩者本來也不對一定對立。如果守好那個度,管它是什麽呢?
這是中國思維的高明之處。
當然,對西方思維而言,中國思維有點溫吞。
但也許溫吞,正是中國文明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