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78)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2025 (1)
吃啥補啥在營養學上已經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
但在思想學上則還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所以,還很有市場。比如,學醫可以變成醫生,學法律可以變成律師,學工程可以造東西。。。全都正確。
所以,再推一步,就被理所當然地正確了:比如,學科學會讓人更科學;學西方會讓人更現代;學古代會讓人更古代。。。全都正確。。。嗎?
不見得。
如果看對人的知識的影響,那麽可能是正確的。比如對沒到過西方的人來說,吃個牛排,喝個黑咖啡,衣服上印個英文,都被視為“現代”標誌。
如果看對人的思維的影響,那麽這種思想很可能是不正確的。
就象吃豬蹄兒雞爪不能補手腳一樣,學了別人的頭腦產生的知識,並不一定會改變自己的頭腦。比如搞科研會讓人有更專業的知識技能,但不見得讓人的思維方式更科學---科研潛能提高(此處強調知識技能與思維能力的差別,學知識技能不等於學到思維方式);相反地,對一些科研工作者而言,更多的知識反而讓他們更機械更教條。
嚴格地說,不是學科學把沒有潛質的人變成了科學家,而是有科學家潛質的人進入了科學領域才成為科學家。學文學不能把沒有創作潛能的人變成作家也是一個道理。
學西方會讓人眼界更寬,知識更豐富,貶低中國裝13更有範兒,但不一定會讓人的思維更現代。更多的情況是舊思維上嫁接幾根西方的枝條,用陳舊的想象力想象西方的樣子。他們不說吃啥補啥,他們罵吃啥補啥,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是吃啥補啥。
俺不反對學西方。俺也不認為中國一切都好。
但中國要學習要提高的是能力:獨立創新的能力。而全盤西化正是要中國喪失這種能力,它要讓中國人迷失在現象中,對西方附首貼耳-----這正是西方最瞧不起的狀態。學西方,學出西方最討厭的樣子。這真的是同學們想要的嗎?
照例,加預防針:
“學西方不一定會更先進,但要邁入先進行列,就必須學西方”。
俺同意。但這句話也不等於“就必須隻能學西方”。
所以,
不學不行,是的。
不好好學不行,是的。
學了西方就不能學別的,不是的。
學了別的能取代學西方,不是的。
學了別的可能損害學西方,是的。
學了別的一定損害學西方,不是的。
看通了以上各項,還有質疑,歡迎提出來。
預防針二:
把獨立自尊、自信創新之類的精神放一邊,中國有沒有自己的值得堅持的東西?
俺認為有。比如仁與義這樣的價值,現在並不過時,依然非常重要。
這樣的價值今天好象已經成了西方的專利,愛人,公平,正義,西方的影子多於中國的傳承。實際上,如果細究,中國的仁與西方的愛所依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並不完全一樣,而俺認為,中國的世界觀更高明一些,更有助於減少衝突。具體可以看俺的博客,中庸之道貼之類的,此處就不細說了。
這樣的價值並沒有過時,也沒有消失,隻是人被世俗與另一個體係衝刷太久,現在的中國人多數搞不清了。要重新喚醒,就要看看它本來是什麽樣子的。不是西方人是怎麽看的,也不是世俗是怎麽看的,而是本來是什麽樣子的。這就需要到經典中去好好檢索驗證。這不是為了傳統而傳統,比如,驗證過了,準確理解了,說不好。那就是不好。說不用,那就不用。
但今天的問題是,有意願,有能力,能準確檢索驗證理解的人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