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在魯迅巴金的時代中國人太鬱悶了,反就是最大主題。
由小到大,由文藝到政治,最後的成果就是革命建國直到文革。
這個過程中,引領這個潮流的精英們,隻要是舊的,他們都反。不管對象有沒有合理之處,反有沒有不合理之處。
他們要是區分一下,理性一下,就沒有那麽大的號召力,就被反得更徹底的後浪拍下去了。
魯迅要是說“字縫中不但有仁愛,還有吃人”,那他就成不了魯迅----力度不夠,一定有周迅趙迅取代他的名聲和地位。
驢兄說“反仁義道德是不甘亡國的中國人的心聲”,這個概括步子邁得有點兒大。
反的確是當時中國人的心聲,但矯枉過正地反,不顧一切地反是革命的需要,但不見得是中國人的心聲。
中國人和中國的革命派,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並不完全一一致。
隻是革命派的聲音更大更有行動力更有效率,壓過了比較平和中庸一點兒的聲音,掌握了主導權和話語權。
如果理性一點,對傳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肯定可以區分傳統中哪些是壞的,是凝聚到意識製度教條與習俗中的人性的惡;哪些是好的,是被篡改被曲解的反製惡的思想。
是不是大多數中國人連傳統中那些好的一麵也一樣要反?
顯然不是。
但是時代主題是反,而不是理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符合為反而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