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胡思亂想主要集中在文化與政治,而文化之中,隔一段時間就會想到太極。
太極之又被想起,是因為又有一點新的體會。
太極的動作與普通的動作其實很不一樣,不是架子,也不是用勁方式,而是用意的方式。
普通動作用意,是從肢體出發:當下肢體處於一個什麽姿態,怎麽從一個姿態轉變到下一個姿態。
而太極用意,是從空出發:肢體的變化不是一個姿態的肢體變化到下一個姿態,而是意從一個姿態走到了下一個姿態。
可以用千手觀音來比喻。千手觀音的形象本來應該是指菩薩威神隨時應現。但用來理解肢體在空中的存在也很有啟發:人的意其實布滿空間,而肢體是意實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不是先有肢體再有思想,不是身體在思想,也不是思想再指揮肢體,而是肢體是意執持某種感受的結果,比如執持觸覺而有身體與空間,執持視覺而有眼睛與色法。人如果不執持某種特別的感受,那麽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肢體方位,也可以理解為空間中有無量多的肢體的存在。如果隨意遊走於不同的肢體,那就可以禦風而行變化多端了。 不能隨意遊走,也還是可能在當下肢體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隨意而行。可以想象一下動畫片,沒有真的動,隻是不同的形象連在一起了。肢體的動也是一樣,不是上一秒的肢體動到了下一秒,而是我們的思想被肢體捆綁,隻能按照肢體的感受來行動,所以感受起來好象是肢體在動。
其實不是,如果意可以從當於肢體的感受中解放出來,那麽,所謂肢體的動就是意行走於不同的位。伸手是一個位,縮手是一個位,手的動並不是手從伸位回到了縮位,而是意從伸位到了縮位。
站樁,就是把意從肢體的感受中解放出來。解放出來,也不是離開肢體的意思,而是把肢體的感受融化開,變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