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下當什麽

(2019-11-23 06:02:32) 下一個

先轉公案與網文:

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大珠慧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欲姓朱,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宋高僧傳》不見記錄。初依越州大雲寺道智和尚受業。後到江西參馬祖,發明心要。

  關於他開悟的因緣《景德傳燈錄》卷六和《五燈會元》卷三均有記載。

  一日,慧海禪師參馬祖。馬祖問:“從何處來?”

  慧海禪師道:“越州大雲寺來。”

  馬祖道:“來此擬須何事(到這裡打算求什麼)?”

  慧海禪師道:“來求佛法。”

  馬祖道:“我這裡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慧海禪師道:“阿那個是慧海寶藏?”

  馬祖道:“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慧海禪師一聽,當即“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身心踴躍,禮謝馬祖。

  這則接機公案,非常有名,經常被人引用。在這裡,馬祖真可謂單刀直入,直指心性。馬祖的開示,要點有二:一是自性佛為每一個人本自具足,無有欠缺,修道人應從自性入手,不可拋卻自家寶藏、向外馳求;二是自性雖然不是見聞覺知,但亦不離見聞覺知,不可在見聞覺知之外去尋找自性。誰在致疑?誰在見聞覺知?誰在穿衣吃飯?這個是用功的所在,關鍵是能不能當下息卻分別心、取舍心,能不能於這裡承擔。慧海禪師正是從這裡悟入的。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437&cid=53&page=27

**********

石評:漢人思維喜歡簡捷精要,最愛聽“當下就是”這種說法。“當下就是”也確實精當。但“當下”這個東西卻不好找,不好認。文中公案下邊的評論,也算是大方向正確,指向要門,卻沒有指出開門關鍵。比如“誰在。。。”,這樣的問題,對於接近臨界狀態的人,可能一聽就明白了;但對於沒有到臨界點的,聽了就會產生兩種反應:一是獲得即時愉悅,產生心理滿足感;二是在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玄學,一切學裏找答案。前者的滿足感很短暫,因為一遇事“當下”就不見了,想重現初聽時的滿足感也找不著了。後者則辛苦勞神永無止境。

要擺脫這兩種情況,就要仔細分辨:什麽是相什麽不是,什麽是本什麽不是,以及什麽是“是”和怎麽不是“是”(對“是”的追求是人類思維本能,漢語在克服這種本能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看清“是”的把戲,就會比較容易從流動紛亂的現象中發現(發現,發現,發現)不動的“本體”(“本體”又是一個定義,一涉定義,“是”就開始玩兒把戲了。但“是”也是語言的潛規則,隻要用語言就避免不了)了。

以上是俺的推測。要看具體操作,請讀《楞嚴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