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王陽明的良知與知行合一

(2019-05-10 08:03:41) 下一個

王陽明的良知說與《大學》《孟子》一脈相承。

良知是什麽?就是知善知惡知有知無的知。這個知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內容。

我們說糖是甜的鹽是鹹的水是無味的,這些都是知的內容。這些內容自己是不能知的,糖不知道自己甜,鹽不知道自己鹹。

而知的能力本身又是沒有內容的,沒有甜與鹹的載體,知也不會突然自動地覺甜覺鹹。

這個沒有內容的純粹的能力就是良知。它什麽內容也不是,但什麽內容都要依它而呈現。有或者無,是或者不是,對或者錯,迷或者悟,都要依這個能力而建立。

這個良知每個人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為啥?

因為普通人喜歡跟著內容走,忘了良知的存在與屬性。比如多數人喜歡明白或者擁有真理,“不明白”,"不懂"會讓我們覺得沮喪,以為我們得不到,或者欠缺了什麽。但是對良知來說,明白是內容,不明白也是內容,良知根本沒有被掩蓋,也沒有丟失。

大學的致知孟子的盡心王陽明的良知都是告訴人那個最根本的能力一直在那裏。

在這一點上,儒學與各種正能量宗教沒有什麽不同。

但接下來就有差別了。

體現在什麽地方?就是對良知的態度。比如佛教裏的禪宗向高處走了:沒有不是真心的,隻要你明白了,就一切相沒有差別。但這確實是對上根之人所說,因為能一聞即悟的,一定是苦心求索寄命於斯的大器。對於普通人,這樣說的結果往往是“太好了,那我就愛咋地都行嘍”-----不但沒有向上打開,反而成了向下的借口。再比如其他宗教裏對良知的神化,一切行為要向神或者神的代言人負責。

但儒家不這樣。儒家把良知與人的日常行為結合在一起:能克服自己的小我,利他而行,就是良知的體現。行不出來,良知就不是實際受用。行得出來,良知就是實際。你明白或者不明白,拜神或者不拜神都沒有關係。這就是知行合一。

有些不明所以的學者說中國人沒有宗教是因為中國人太世俗。其實根本不是,中國人沒有宗教的形式,但是宗教得最徹底,完全跟生活融為為一體了,而且推廣得最好,全社會尊崇,所以不需要外在形式,不增加生活之外的負擔。

做到沒做到,捫心自問就行。

在這一點上,儒學確實沒有禪宗那麽高妙,但是實實在在,也避免了高談闊論的負麵影響,因此更適合多數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ucky001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沒有宗教的形式,但是宗教得最徹底,完全跟生活融為為一體了,而且推廣得最好,全社會尊崇,所以不需要外在形式,不增加生活之外的負擔。” 非常同意!不過推行過程中變成禮法教條了,也成了桎梏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王陽明是神童,智商高,學有所成
SAR 回複 悄悄話 石凳的文章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