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主的前提與後路

(2019-02-14 08:52:27) 下一個

民主=自由幸福。這話也沒錯,但是沒說全。說全了:不同利益群體(個體)可能通過協商合作使自已的利益最大化時,民主=自由幸福。

看看創總上台後,左粉與右粉互恨互撕的樣子,你要說這是幸福,這幸福也太酸了。你要說這是自由,那自由也太緊了。當然你要說動不動就碰撞正是自由的表現那也由你,你的自由你說了算。

為啥偉大的民主製度下P民的表現這麽出戲?

因為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被創總給拿到台麵上來了,各方的注意力從利益一體轉到利益分歧上來了。

回過頭來看,美國的民主牛B 了N年,根本原因是各方在大的利益上是一致的,比如獨立時代,西進時代,殖民時代,工業化時代,各方利益基本一致(林肯時代南北不一致,立刻相殺了一場)。工業化向後工業化轉化過程中,P民覺醒太慢,再加上兩黨成功地用控槍墮胎吸毒之類的話題掩蓋了精英了與P民的利益矛盾。於是雖然P民利益越來越少,但基本都沉浸在民主的幸福感與自由感之中。實在地說,控槍移民貿易之類的問題雞毛蒜皮就是兩黨表演的道具,兩黨的利益的基本盤根本不在這兒。但它們就是要炒這些話題,讓P民覺得這是天大的事,通過這些增加P民的參與感與滿足感,反而把自身利益給忘了。

創總上台,P民與精英的利益衝突才真正暴露(以往是積累醞釀2016是個節點)。結果兩黨就鬥起來了,兩個大集團就鬥起來了。民主的牛A麵也部分展現出來了:互相折台掣肘。

這符合本貼所說的前提:民主=自由幸福前提是民主製度對本集團本個體有利可圖。如果無利可圖,民主=互撕互砍。美國的民主牛B麵播放了那麽多年,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獲取利益時的分工與協同(從立國一直到工業化結束都是如此),二是全球化。前者保證各方可以也必需合作(民主的基本要素),後者保障不斷有利益輸入,滋養各方。在這種情況下,民主製度才能順暢運行,幸福感才能產生。

但精英太貪心了,科技發展太快了。於是實體經濟開始向金融經濟轉移,傳統工業向信息技術轉移。這兩種轉移是精英推動的,把P民拉下了。各方不能利益均沾了,精英大計也不需要P民參與合作了。在這種情況下,民主A麵必然就展現出來了。

A麵出現了會怎麽樣?會內鬥,失去了合作共贏的經濟基礎,不同團體一定會爭會鬥。大方向應該和台灣今天一樣,程度可能不同。極端現象可能出現:比如加州要獨立(利益衝突嚴重到某種程度時)。悲觀的是,這個過程不可逆----因為人的貪欲不可扭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