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恕與孔子所傳的道

(2018-09-10 15:14:47) 下一個

多數現代學者見識被汙染了,喜歡跟著西方的觀點說孔子的教化不過是道德之學。

西方學者不了解中國傳統思想在世界觀與方法論上與他們的不同,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得出這種淺薄的結論,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中國學者卻要借西方人的腦子來解釋自己的傳統都,這就有點兒可悲了。

中國傳統的超越普通道德教化之處,與西方不同(如果不是更高明)之處在於對人與天的關係的深刻探究。

舉一個例子,就是忠恕之道。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就是忠恕。

忠與恕,並不是現代化了的忠誠,寬恕。

恕是如心。

如心就是混然一心,無隔無分。
 
忠恕是忠+恕,是兩個,還是一個?
習之以為忠恕雖然是兩個字,但意思在此處不應是兩個,而應該是一個意思的兩個方麵。
忠為中心,居於心中。心不是個體的思維心,而是天地之心。我心與天地之心同為忠。這是體。
恕為如心,一如其心。如即是圓整為一。恕,就是回小歸大,納異為同。把私心碎念與本心連接。這是用。
所藏乎身不恕,就是自己的心中所想不能與道合一。這樣是無法讓別人相信他所為合道的,是所謂不能喻諸人。
論語中隻有兩處提到恕。除了忠恕之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表麵上看,這是將心比心。實際上,這就是克去私心的根本原理與方法。
私心與道心相違。而相違的原因就是我心不恕於道心。道心以萬物為心,以眾人為心,而私心以我利我欲為心,故與道心乖違。
克服私心,就要回歸到以萬物為心,以眾生為心的狀態。
怎麽回歸呢?就是把我與他人等同起來。
我不願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要對別人做。這大概是針對子貢的某些特點說的。是恕的含義的一半。
另外的一半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自己要成就,就應該先成就他人。
這就是孔子所傳的道。
沒有高深沒有玄妙,公心就是道。修道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一轉念,化私為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