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奉花晏笑〕白音格力/綺英兒

(2022-08-12 18:43:21) 下一個



《奉花晏笑》 文:白音格力  誦:綺英兒

“奉”字,既有“捧”之情,又有“敬”之意。而“晏笑”自然是出自“言笑晏晏”,一直很喜歡這個“晏”字,意為“溫柔、和悅”,人能有這樣的微笑,是最美。

我想,人於世,與人,與事,與愛,有奉花之心,有晏笑之態,那麽我們的人生何愁得不到山水清逸,雲霞性情。

初春的時候,總去一座荒山處的那條土路,偶爾會跑過一輛車,上下顛簸,輾過塵土,絕塵而去。一老農,扛鋤經過,撲了一身塵,也不拍打,轉進旁邊的桃林裏勞作。那一刻,看他勞作的身影,忽然感覺,人生總有起伏,關鍵是內在安穩,很多事,不需強求,更不必怨憤。

那片桃林,開著一樹樹的花。累了,老農就站在一樹花前。那時我正好經過他的桃林,離他不遠,我看到他麵帶微笑,安詳而知足。

那一刹那,我覺得,每一朵桃花,仿佛都不是為春天開的,而是為這位老農開的。他不懂得任何一首詩的美,但他於花間勞作,於花前一站,桃花懂他,懂他敬奉之心,懂他和悅之笑,桃花便以詩的模樣,與他相見。

古有奉茶禮儀,以茶表敬意,所以古人寫茶話茶尊茶之心,已達聖潔之境。而與友人,相坐飲茶,麵容上仿佛也是染著茶香,我便總覺得,最靜美的笑,莫過是臉上飄過一朵茶花。

奉花之說不曾見,但是詩中有,畫中有。

東籬之菊懂得,亭亭淨植之蓮懂得,驛外斷橋邊之梅亦懂得。陶淵明愛菊,所以菊幾乎成了陶淵明的精神符號;周敦頤愛蓮,蓮便也成了我們內在世界裏依依相伴的君子,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陸遊寫“一任群芳妒”的梅,梅花就千百年裏一直開不落,開在我們的心裏,香如故。

而古代那些畫家筆下的花更是不勝枚舉,清淡的枝條上有花,幽古的清供裏有花,畫下的,是花,也是愛,是心境,是性情,是美意。

如此,這愛,便是一顆敬奉之心無疑了。不論是水邊,還是窗前,有花相伴,整個人生便香了幾分,清了幾分。

說到底,奉花晏笑,是內在的一種格局。

不一定養著多少花,不一定笑得多燦爛,但於日常裏,見花時一個回眸,一絲淺淺的笑,心裏就住下了一整個花園似的。

奉的是花,卻又何嚐不是自己的精神領地。也許是一池荷,也許是一樹海棠,也許是一窗花影,於其間小坐,自在天地,心神悠然。

再想想蘇軾的“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秦觀的“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真是癡絕,讓人滿心歡喜,也便更深地懂得了,傾了心,才能眉開朗花,笑意明媚。

如此,行走間,便多了一個心願,心裏種花,在流年裏奉花晏笑,心為君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了。心裏有花,也就能於自在天地,心神悠然。就算夜深花睡去,也是奉花晏笑,花香入夢了。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欣賞了朗讀好文,文字優美,真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周末快樂,平安是福。
51t 回複 悄悄話 多愁的人揀一擔落花,於夕陽下把花瓣葬於土裏,風吹來就不致四處飄零,也就有個家。

敏感的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花落的啪啪聲音,就覺人都被花落的聲音吊在半空,猝不及防間也不禁心驚。

那一地的落紅,在問:是我的笑傾城,還是我的落傾城?我這般的辭了枝頭,究竟是誰的緣來誰的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