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鐵鍋蛋薄餅餃子〕梁實秋/劍君

(2022-02-10 08:03:17) 下一個



《鐵鍋蛋·薄餅·餃子》 文:梁實秋  誦:劍君

·鐵鍋蛋·

北平前門外大柵欄中間路北有一個窄窄的小胡同,走進去不遠就走到底,迎麵是一家軍衣莊,靠右手一座小門兒,上麵高懸一麵劄著紅綢的黑底金字招牌"厚德福飯莊"。看起來真是不起眼,局促在一個小巷底,沒去過的人還是不易找到。找到了之後看那門口裏麵黑不龍咚的,還是有些不敢進去。裏麵樓上樓下各有兩三個雅座,另外三五個散座,那座樓梯又陡又窄,險峻難攀。可是客人一踏進二門,櫃台後門的賬房苑先生就會扯著大嗓門兒高呼:"看座兒!"他的嗓門兒之大是有名的,常有客人一進門就先開口:"您別喊,我帶著孩子呢,小孩兒害怕。"

厚德福飯莊地方雖然逼仄,名氣不小,是當時唯一老牌的河南館子。本是煙館,所以一直保存那些短炕,附帶著賣些點心之類,後來實行煙禁,就改為飯館了。掌櫃的陳蓮堂是開封人,很有一把手藝,能製道地的河南菜。時值袁世凱當國,河南人士彈冠相慶之下,厚德福的聲譽因之鵲起。嗣後生意日盛,但是風水關係,老址絕不遷移,而且不換裝修,一副古老簡陋的樣子數十年不變。為了擴充營業,先後在北平的城南遊藝園、沈陽、長春、黑龍江、西安、青島、上海、香港、重慶、北碚等處開設分號。陳掌櫃手下高徒,一個個的派赴各地分號掌勺。這是厚德福的簡史。

厚德福的拿手菜頗有幾樣,請先談談鐵鍋蛋。

吃雞蛋的方法很多,炒雞蛋最簡單。常聽人謙虛的說:"我不會做菜,隻會炒雞蛋。"說這句話的人一定不會把一盤雞蛋炒得像個樣子。攤雞蛋是把打過的蛋煎成一塊圓形的餅,"烙餅卷攤雞蛋"是北方鄉下人的美食。

蒸蛋羹花樣繁多,可以在表麵上敷一層幹貝絲、蝦仁、蛤蜊肉……至不濟灑上一把肉鬆也成。厚德福的鐵鍋蛋是燒烤的,所以別致。當然先要置備黑鐵鍋一個,口大底小而相當高,鐵要相當厚實。在打好的蛋裏加上油鹽佐料,羼一些肉末綠豌豆也可以,不可太多,然後倒在鍋裏放在火上連燒帶烤,烤到蛋漲到鍋口,作焦黃色,就可以上桌了。這道菜的妙處在於鐵鍋保溫,上了桌還有滋滋響的滾沸聲,這道理同於所謂的"鐵板燒",而保溫之久猶過之。我的朋友李清悚先生對我說,他們南京人所謂"漲蛋"也是同樣的好吃。我到他府上嚐試過,確是不錯,蛋漲得高高的起蜂窩,節成菱形塊上桌,其缺憾是不能保溫,稍一冷卻蛋就縮塌變硬了。還是要讓鐵鍋蛋獨擅勝場。

趙太侔先生在厚德福座中一時興起,點了鐵鍋蛋,從懷中掏出一元錢,令夥計出去買幹奶酪,囑咐切成碎丁羼在蛋裏,要美國奶酪,不要瑞士的,因為美國的比較味淡,容易被大家接受。做出來果然氣味噴香,不同凡響,從此懸為定例,每吃鐵鍋蛋必加奶酪。

現在我們有新式的電爐烤箱,不一定用鐵鍋,禁燒烤的玻璃盆照樣的可以做這道菜,不過少了鐵鍋那種原始粗獷的風味。

·薄餅·

古人有“春盤”之說。通俗編·四時寶鑒:“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春盤即後來所謂春餅。春天吃餅,好象各地至今仍有此種習俗。我所談的薄餅,專指北平的吃法,且不限於歲首。

薄餅需熱水和麵,開水更好,烙出來才能軟。兩張餅而一盒。兩塊麵團上下疊起,中間抹上麻油,然後擀成薄餅,放在熱鍋上烙,火要微,不需加油。俟餅變色,中間凸起,翻過來再烙片刻即熟。取出撕開,但留部分相連,放在一邊用布蓋上,再繼續烙十盒二十盒。薄餅是要卷菜吃的。菜分熟菜炒菜兩部分。

所謂熟菜就是從便宜坊叫來的蘇盤,有大小兩種,六十年前小者一圓,大者約二圓。漆花的圓盒子,盒子裏有一個大盤子,盤子上一圈扇形的十個八個木頭墩兒,中間一個小圓墩兒。每一扇形木墩兒擺一種切成細絲的熟菜,通常有下列幾種:

醬肘子
熏肘子(白肉熏得微黃)
大肚兒(豬的胃)
小肚兒(膀胱灌肉末芡粉鬆子)
香腸(羼有豆蔻素沙,香)
燒鴨
熏雞
清醬肉
爐肉(五花三層的烤肉,皮酥脆)

這些切成絲的肉,每樣下麵墊著小方塊的肉,凸起來顯著飽滿的樣子。中間圓墩則是一盤雜和菜。這一個蘇盤很是壯觀。家裏自備炒菜必不可少的是:攤雞蛋,切成長條;炒菠菜;炒韭黃肉絲;炒豆芽菜;炒粉絲。若是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炒在一起便是“和菜”,上麵蓋上一張攤雞蛋,便是所謂“和菜戴帽兒”了。此外一盤蔥一盤甜麵醬,羊角蔥最好,細嫩。

吃的方法太簡單了,把餅平放在大盤子上,單張或雙張均可,抹醬少許,蔥數根,從蘇盤中每樣撿取一小箸,再加炒菜,最後放粉絲。卷起來就可以吃了,有人貪,每樣菜都狠狠的撿,結果餅小菜多,卷不起來,即使卷起來也豎立不起來。於是出餿招,卷餅的時候中間放一根筷子,豎起之後再把筷子抽出。那副吃相,下作!

餅吃過後,一碗“罐兒湯”似乎是必需的。“罐兒湯”和酸辣湯近似,但是不酸不辣,撲一個雞蛋在內就成了。加些金針木耳更好。吃一回薄餅,餐桌上布滿盤碗,其實所費無多。我猶嫌其麻煩,乃常削減菜數,僅備一盤熟肉切絲,一盤攤雞蛋,一盤豆芽菜炒絲,一盤粉絲,名之曰“簡易薄”,兒輩輒歡呼不已,一個孩子保持一次吃七卷雙張的記錄!

·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是北方鄉下的一句俗語。北平城裏的人不說這句話。因為北平人過去不說餃子,都說“煮餑餑”,這也許是滿洲語。我到了十四歲才知道煮餑餑就是餃子。

北方人,不論貴賤,都以餃子為美食。鍾鳴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財力,吃頓餃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頓餃子要動員全家老少,和麵、擀皮、剁餡、包捏、煮,忙成一團,然而亦趣在其中。年終吃餃子是天經地義,有人胃口特強,能從初一到十五頓頓餃子,樂此不疲。當然連吃兩頓就告饒的也不是沒有。至於在鄉下,吃頓餃子不易,也許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時候才能有此豪舉。

餃子的成色不同,我吃過最低級的餃子。抗戰期間有一年除夕我在陝西寶雞,餐館過年全不營業,我躑躅街頭,遙見鐵路旁邊有一草棚,燈火熒然,熱氣直冒,乃趨就之,竟是一間餃子館。我叫了二十個韭菜餡餃子,店主還抓了一把帶皮的蒜瓣給我,外加一碗熱湯。我吃得一頭大汗,十分滿足。

我也吃過頂精致的一頓餃子。在青島順興樓宴會,最後上了一缽水餃,餃子奇小,長僅寸許,餡子卻是黃魚韭黃,湯是清澈而濃的雞湯,表麵上還漂著少許雞油。大家已經酒足菜飽,禁不住誘惑,還是給吃得精光,連連叫好。

做餃子第一麵皮要好。店肆現成的餃子皮,堿太多,煮出來滑溜溜的,咬起來韌性不足。所以一定要自己和麵,軟硬合度,而且要多醒一陣子。蓋上一塊濕布,防幹裂。擀皮子不難,久練即熟,中心稍厚,邊緣稍薄。包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指捏緊。有些店裏夥計包餃子,用拳頭一握就是一個,快則快矣,煮出來一個個的麵疙瘩,一無是處。

餃子餡各隨所好。有人愛吃薺菜,有人怕吃茴香。有人要薄皮大餡,最好是一兜兒肉,有人願意多羼青菜。(有一位太太應邀吃餃子,咬了一口大叫,主人以為她必是吃到了蒼蠅蟑螂什麽的,她說:“怎麽,這裏麵全是菜!”主人大窘。)有人以為豬肉冬瓜餡最好,有人認定羊肉白菜餡為正宗。韭菜餡有人說香,有人說臭,天下之口並不一定同嗜。

冷凍餃子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新鮮的好。據說新發明了一種製造餃子的機器,一貫作業,整治迅速,我尚未見過。我想最好的餃子機器應該是——人。

吃剩下的餃子,冷藏起來,第二天油鍋裏一炸,炸得焦黃,好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51t 回複 悄悄話 要追求鐵鍋那種原始粗獷的風味,就得去到遠郊謀一塊空地,支幾個蒙古包的帳篷,帳篷中央生一大盆炭火,就餐的人圍爐而坐,每人麵前送上幾碟開胃小菜,一箱白酒一箱啤酒搬進帳篷,邊吃邊喝邊聊著。

須臾,一個大鐵鍋推進來,掛在中間的吊柱上,那真是熱氣騰騰,都能聽見鍋裏的肉塊在嘶嘶的叫了,那鮮,那香,那來自曠野的美味,似乎是把歲月凝凍成一滴滴的酸奶,在舌尖上一點點的融化.... 嗬嗬,勸君更進一杯酒,西辭黃鶴故夢遊。

這時候最好有雨,雨不能太大,以免破壞細細品酒的興致;也不能太小,以減了悠野雨蒙的雅興。聽著蒙古包頂上的雨聲滴答,腳下紅火的炭柴喳喳的輕歎,巨大火鍋裏的肉汁翻滾的哼著,思緒就不由得飄向了遠方,飄走了又飄回來,過去了的,又回來,就在這個四麵通風的蒙古包裏,回旋著,翻滾著,那些想忘又忘不了的呀,是不是被嘴饞吧吧的吞下了肚呢?....

吃飽喝足了,主人送客,幾個服務員在雨中撐開久遠年代的黃油布傘,朦朧的夜色裏,這幾個黃布傘就像微型的蒙古包,又像巨型的蘑菇,轉動著,吸吮著大鐵鍋裏不斷冒出的香氣,是要把那些朦朧的歲月用彌漫的鮮香包裹住嗎?歲月啊,總要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在心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