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清水河》
從“窯調”到眾人齊唱的現代歌
B 《探清水河》之曲詞文字
(如有差錯請指出)
紅字均可點擊:
上一篇,用各年代《探清水河》演唱的視頻音頻,了解一下他們的唱法,他們的演繹。這篇想聊聊他們唱了些什麽,以及文字稿出處。
(一)唱詞之原版
先貼唱詞稿,是一個現存最早的印刷稿版本(大概為清末),後麵內容也都以這個做對比:
桃葉尖上尖 柳葉青滿天//在其位的明公 細聽我來言
此事出在京西 藍甸廠//藍甸廠火器營 有個長青萬字
鬆老三 兩口子賣大煙//一輩子無兒 所生一個女嬋娟
女兒年長一十六歲 取了個乳名//荷花萬字叫大蓮 俊俏好容顏
二老爹娘去逛廟 拋下小奴把家看//眼看黑了天 太陽落西山
奴好比 一朵鮮花無人采//琵琶斷弦無人彈 奴好比貂禪思呂布
又好比婆惜想張三 六兒好比花蝴蝶//飛過來飛過去把奴家纏
一更鼓裏天 大蓮淚連連//謾怨二老好抽鴉片煙 耽誤小奴婚姻事
不與奴家配姻緣//二更鼓兒冬 外邊嗽一聲
要命鬼的六哥哥 來在我家中//恐怕爹娘知道了 二老知道
定打不能容//三更鼓兒發 小六把牆扒
驚動了上房女嬌娃 急忙開開門兩扇//伸手拉進小冤家
四更鼓兒忙 二人上牙床//大蓮的舌頭尖甜在六上堂
親人寶貝摟著你來睡//露水夫妻不久長
五更天快明 二老知其情/無廉恥的丫頭敗壞我門庭
今天非要你的命 你要想活萬也萬不能//逼得無話說 荷花萬字跳了河
雙三道兒聞聽 一心要探清水河//手拿紙錢河邊繞 叫一聲幹妹妹等等我
再把小六明 逃走回家中//跑回家去坐臥不安寧
茶不喝來飯不用 心中好似滾油烹//忽笑忽悲痛 好像中了瘋
丟魂失魄迷迷又瞪瞪//情人投河因為我 不由兩眼淚盈盈
冥衣鋪內行 燒活說分明// 一樓二庫兩對女童 老媽廚子糊一對
餘外在糊加細八抬轎一乘// 河邊走一程 答報恩愛情
銀錠燒紙 前走祭亡靈//用手劃開千張紙 雙膝跪在地流平
點著千張幣 不住冒火星//三跪九叩又把禮來行 口中不住情人叫
好似晚輩祭奠先靈//祭完回家中 不住暗傷情
單思病兒得的也不輕//躺在炕上竟喘氣 雖然沒死皮也脫一層
完
(二)唱詞之爭議
根據我自己的搜索,郭德綱似乎是在2013年先唱了這“北京小曲”,後經徒弟張雲雷的演繹,此曲為大眾熟知。我現在無法知道當時的聽眾是如何看待這個《探清水河》的?當時大家對此曲的曆史和故事是否知曉?當時大家對郭張版的“歌詞”是否有違和感甚至反感?我自己第一次聽完隻是覺得蠻好聽的,也沒覺得有什麽問題。
可是,有人不服,有教授要出來斧正指導。2018年08月1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相聲病了,得治》,撰寫者是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教授鮑震培,其中一句:還有人打著振興傳統藝術的幌子,把舊社會妓院裏唱的“窯調”《探清水河》搬上舞台。雖然此曲作為非遺的學術研究是可以的,但是照搬原詞在舞台上呈現,喚起的是舊時代嫖客文化的心理聯想,與新時代文化格格不入。
看了教授的那段,本來沒知沒覺的我反倒琢磨:什麽是窯調?不覺得現在的歌詞有問題,那以前的歌詞啥模樣?原始底稿在哪兒啊?修改過的潔版歌詞還是不能唱?……
在上一篇的最後, 我貼了一個30年代郭筱霞的《探清水河》唱片版本,在那個視頻下麵有一個“郭筱霞《歎青樓》”鏈接,點進去看,視頻下麵一段文字甚為有趣:從清末到民國,北京茶樓妓館、曲藝舞台非常流行演唱妓女題材的小曲,名妓賽金花根據曲牌《剪靛花》,變換了板式,創作了小曲《歎青樓》,以切身體會唱出了妓女的辛酸與不幸,名澡京津,久唱不衰。
然而時代變了,理論體係變了。直到八十年代,我們還曾有過《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靡靡之音”探討,這些無法定義的單詞卻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特質。
我不能說那南開教授腦子有毛病,我隻能說她是受了“正統教育”的正兒八經的人才,(我們中很多人曾經也是少先隊共青團出生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正統讀書人)。對此,知乎網中有一大串評論留言,郭德綱本人也做了明確回應:這是不講理,是沒文化的表現!
(三)唱詞之改編
哼唱小曲,應著場景或地方風俗的變化,嘴裏出來的歌詞往往也會因人而異。根據網上的搜索,《探清水河》的唱詞似乎有這些變化:
a,發生在(北)京西的這個故事,被編成小曲後,在東北以二人轉形式的流傳,普遍程度甚至超過了“北京小曲”的形式;
b,歌詞中“三更四更”的演繹,東北二人轉的比北京小曲更加露骨或者說更加“黃”,如今聽到的各種版本,對“三更”做了很大修正;而“四更”,則都跳過不唱,唯一聽到的倒是民國唱片郭筱霞的版本,但也不覺得有什麽不雅;(關於二人轉,似乎隻能作為特殊案例,一位“丁先生”貼了個二人轉版本,油管上居然有八歲紅/相陽夫妻倆的演唱版本);
c,原歌詞中六哥哥並未跳水殉情,而是在河邊燒了一些紙錢後回家睡覺了,該幹嘛還幹嘛的那種。倒是如今郭德綱等以後的版本,升華了這個故事,六哥哥“被”跳水殉情,演繹出另一個催人淚下的“梁祝”。
網上曾看到有這樣一個解釋:旗人沒有男的一起跳水殉情的文化!唉,漢人呐,真會忽悠,都忘了自己的杜十娘、柳如是,盡玩“水太涼”、“水太深”的黑招。
(四)唱詞之版本
不寫了,已是半夜三更看圖片上牙床的時間了,那就看看現存最早版本的印刷品照片吧。
知道兩個版本,一個據說是清末版本,藏於日本早稲田大學図書館,分類是“古典籍/風陵文庫/中國民間信仰/澤田瑞穂/集部 第6 曲藝唱本類 時調小曲”,也就是本文上麵唱詞的來源,那張照片就是封麵兒,(請注意一下照片兩側的標尺與色標)。
最後一張左下角標簽:風陵文庫 文庫19 F400 Z565
另一個是民國初期版本(好像是1923年),存於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屬於其中的“雙紅堂文庫”(為長澤規矩也個人捐獻),故影印件上蓋有兩個章,一個是正方形“東洋文化研究所図書”的章,一個是豎長方形“雙紅堂藏書印”的章。這個版本已經屬於“改良唱詞”,其中一處改良就是“四更鼓兒忙 上了象牙床”,可樂,夠樂。
東大東洋文化研究所 雙紅堂文庫
關於長澤規矩也 & 雙紅堂文庫及其所藏中國明清時代戯曲小説的目錄及影印件,(約550部3000冊),有興趣者請自己點擊查讀,同時請帶著一個疑問:那些日本人為什麽要收集這種民間曲藝冊子、並捐獻予大學圖書館保存?他們收集的時候腦子裏是否有“窯調”這個概念?他們收集的時候是否有“投資/升值”的念頭?或是他們預料到華夏大陸早晚會破四舊、毀掉這一切“窯調”舊刊?真希望那位南開教授能夠打開“雙紅堂文庫”研究一下,也為中國曲藝界貢獻一些高雅的段子。
我先試試貢獻一個吧。昨晚和一位同學聊天,我說你應該去東大問他們討回這本“民間小調”,沒想到他說:我早就和xxxx教授講了,教授一臉驚訝地用中文回我“你們說那是窯調拿回去也沒用,還不如要我們的蒼井空有用呢”……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讓我十分不忿的一點是什麽呢?現代人,總是覺得比原先的人“更聰明、更正確”。其實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孔子、蘇格拉底在幾千年前就想明白了的事,現代人有多少明白的?老藝術,在過去一個年代被大眾所接受、所推崇的,當然是有它的內涵和學問在裏麵。把過去的人都當成低俗的傻瓜,自己是高雅的智者,這也太狂妄了。這種人不可能是內行。是內行的,都對曾經的前輩有一顆敬畏之心。
謝謝土豆為郭德綱正名!
現在根據石姐和愛北京的留言,我組合一下:首先,兩口子抽大煙就是指抽鴉片,記憶中隻有抽鴉片會害死人;而“賣大煙”是指兩口子的糊口行業,賣各種煙,主要是國產白麵兒紅塔山雲煙黃鶴樓中華鳳凰等,也有進口的鴉片、kent、萬寶路、七星、駱駝、555……
以前讀過石姐賣土豆,現在知道石姐對煙葉也很熟悉,:))
維基上一段:侯寶林先後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並應聘為北京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
再過10年,不知道郭德綱會不會“走上”這條又紅又專的道路,政界先不說,大學校府中會不會有聘請他的……比方講南開大學,:))
謝謝你的各種曆史及人文信息。周末愉快。
再來幾個常見的命題作文,觀察一下裏麵有意設置的“頂端性”單詞:
1,民主“一定”是好的嗎?
2,有沒有“絕對”的自由?
3,有錢“一定”會幸福嗎?
4,西方國家難道“什麽都”好?
5,世上有沒有“永不”犯錯的人?
6,外國人“都是”素質好的嗎?
……
其實我們都學過《世上沒有“絕對”》這個“絕對概念”,但當我們聽到一個簡單故事或事件後,(比方講有關窯調的故事),就會不由自主馬上拋出一組“頂端性”單詞,設置兩個對立麵,然後進行“思辨”,並稱之為“終極”命題……
我這樣說你別生氣啊,今天隻是借題發揮,我覺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一場隨意性聊天說事兒之後,會帶出這類設置對立麵的終極辯題,我覺得這是一種格式化且流水線風格的“思想”,其實隻是一種自帶(感應)開關的電路係統。
周末快樂
另外,我還想穿越回30年代,和郭筱霞聊聊,她們當時是怎麽看待《探清水河》這個故事以及唱詞的。
“宋老三”,應該是鬆老三,歌詞中“有個長青萬字”,“長青萬字”,“長青”代“鬆”字,“萬字”指姓什麽,“有個長青萬字”意思就是“有個姓鬆的”,一種(圈內)江湖“黑話”……另外,“鬆”是旗人的姓,宋是漢人的姓。
不過我倒是覺得曲詞兒裏姑娘自比閻婆惜想張三,這個不太合適——自比貂蟬思呂布還可以——這是個沒出閣的十幾歲的姑娘,與閻婆惜偷情的情感還是很不一樣的。但是這個是藝術創作層麵的處理,不能與意識形態掛鉤。其實我覺得那些粗暴地用精神汙染給藝術創作蓋帽子的人,自己的內心更髒。
至於“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是真正的改革開放”,周圍很多長輩認為隻有79年到83年是一個思想開放的年代,自83年的“清除精神汙染”運動起,又是三步一回頭,從走三步退一步到走三步退兩步,再到如今走兩步退三步……慢慢拐彎回頭回去了……
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真是真正的改革開放,思想上的,感謝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