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製芭蕾舞劇《白毛女》
&
鬆山芭蕾舞團
1948年,日本芭蕾演員鬆山樹子與丈夫清水正夫創設鬆山芭蕾舞團,並以“社會主義寫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作為自己的劇團理念。
第一代:清水正夫 & 鬆山樹子
上篇《文革幸運兒:跳芭蕾的大哥哥》,來了不少朋友提到《白毛女》、鬆山芭蕾舞團以及森下洋子。那就寫一段曆史經過吧,如有差錯請斧正。
首先,關於《白毛女》劇本,它與周揚密切相關。70後讀者中可能聽說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及其院長周揚這人:一位才華橫溢,思維敏銳的文藝活動家;1978年出秦城監獄後黨內少有的徹底反思者。
1942年5月,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不是超階級的,文藝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
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記者李滿天給周揚寫信,講述一個在晉察冀邊區一帶流傳的“白毛仙姑”故事:在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山洞裏,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敏銳的周揚覺得這個故事大有文章可做,於是指示賀敬之、丁毅、馬可、張魯等,根據“白毛仙姑”的傳說,創作歌劇《白毛女》。
1945年4月28日,也就是中共七大召開的前一天,《白毛女》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舉行了首場演出。《白毛女》的主題是“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放區文藝標誌物,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
1951年初有了電影《白毛女》。
1953年,為了宣傳新中國,周恩來將《白毛女》電影拷貝贈送給幾位來華訪問的日本人;當然他們帶回去的拷貝無法獲得批準公映,最後在中日友好協會工作人員的協同努力下,找到東京江東區一家小禮堂私下放映。觀看者中有一位叫清水正夫的,也就是鬆山芭蕾舞團的創始者,現任團長清水哲太郎的父親。清水正夫被影片深深吸引,立刻推薦給自己的妻子芭蕾舞演員鬆山樹子。兩人跟著電影拷貝的放映路線看了多遍,萌發出把《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劇的念頭。
第一代版本沒找到,這是現在的新版
1955年2月,鬆山芭蕾舞團創作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在東京首演,這就是最早的芭蕾舞版本《白毛女》。據清水正夫和鬆山樹子回憶,那時的日本還處在某種戰後的壓抑之中,大眾對過去的戰爭行為還不能/不願(包括社會麵與個人心理麵)公開多講, 他們想通過自己的特長古典芭蕾、通過演繹《白毛女》,把自己的慚愧內疚苦惱心情、以及對中國的感恩與謝罪的心情表達給中國民眾。
2017年第15次訪華演出
1958年3月3日,鬆山芭蕾舞團一行46人到達北京,歌劇家王昆決定把歌劇《白毛女》從主場北京天橋劇場撤出,把劇場讓給鬆山芭蕾舞團上演芭蕾舞劇《白毛女》;3月13日,日本鬆芭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了首場中國公演。以後,《白毛女》成了鬆芭的保留劇目之一,幾乎成了代代學生的必學劇目。
1965年, 上海芭蕾舞團首次演出中國的芭蕾舞劇《白毛女》。
(類似中國文藝,經日本演繹再回中國的還有:日製中國民歌《太湖船》與三得利烏龍茶廣告 )
從那以後,鬆芭成了上海芭蕾舞團與中央芭蕾舞團的“兄弟舞團”,關係很鐵很鐵,一直保持著互送學員留學培訓,記得90年代吧,上芭優等生金寶龍去日本,隻用1年,就當上了鬆芭的男1號。
第二代:清水哲太郎 & 森下洋子 兩代同框
再看這個《日本鬆山芭蕾舞團 給武漢加油》視頻,體會一下這種階級友情:
(部分內容/照片來自網絡)
。。或者我記憶不明確,有興趣大家都可查查也算了解咱母國藝術曆史足跡了。。
我住的大院和遼芭大院隻隔條小馬路,說是從小看著她們大院人出入長大的不過分,最早我不記得,記得時他們大院我們簡稱“遼歌”,大院門口牌子掛著遼寧歌舞團以外還有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芭、遼寧歌劇院等,也出了不少藝術名人。。因為近也算有緣也有一些小故事和記憶。。嘿嘿我基本上能分得清民間舞舞蹈演員與芭蕾舞舞蹈演員。。
據說每一位鬆芭白毛女都會唱這首歌,:))
另外,我自己覺得7/80年代的芭蕾教學,多多少少還有點像是體育項目,為了出國比賽奪獎牌、給祖國填補空白。
今年1月寫的,很長,後來注意力變了所以沒發,以後拆開了慢慢發,每天發芭蕾也有些怪怪的感覺吧。
給禾禾苗苗的禮物,得由香水雨準備啊,人家每天嘮叨著叔叔哥哥的,:))
白毛女太古老洪荒了,來個成都美領館最新視頻,鬼佬講究儀式感,連執笠都一絲不苟:)
別忘了送禾禾和苗苗禮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