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後一位王女
德惠翁主
很多人追劇,如追過韓劇,說不定會知道這些名字:李氏朝鮮、大院君、閔妃,還有高宗。英意法中合拍了一部《末代皇帝》,韓國以單一“體係”搞了一部《德惠翁主》(2016),但此電影實在太假太韓國式的主觀臆造,所以不建議看。今天就講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他們國家的最後一位王女,既不幸又有點幸運的德惠翁主的故事。
大院君的兒子高宗,即是李氏朝鮮的最後一代國王(在位:1863年12月13日 - 1897年10月12日)、又是大韓帝國的初代皇帝(在位:1897年10月12日 - 1907年7月20)。1910年(明治43年)8月,日韓合並;1912年5月,高宗的側室生下德惠,雖為日韓併合後出生,但由於高宗享有“日本の王公族”之待遇,德惠還是得到了“翁主”這一稱呼,(公主與翁主之差異,簡單講公主為王後所生,而翁主則為側室所生)。一般情況下,德惠翁主會被人們泛泛地稱為韓國最後一位王女,她也是東亞最後一位獲封翁主位號者。
1925年3月,12歳的德惠翁主被送往日本,並就讀於東京的女子學習院。說到學習院,男女分校的學習院中/高等科(初中/高中)、學習院大學,簡單講整個係統就是為教育日本貴族而建,退位的平成天皇,新即位的令和天皇及弟弟弟媳都出身於學習院。貴族身份的德惠翁主進入學習院也是理所當然;其實,早在日韓合並之前,極具戰略遠見的伊藤博文就把德惠翁主的同父異母兄、大韓帝國最後的皇太子李垠接至東京、並送入學習院,(此兄故事也很值得思考,下麵有鏈接,請各位自己讀吧);1929年去了日本的溥傑也入讀於學習院。
李垠與精心培養他的伊藤博文 李垠夫妻
1930年,德惠翁主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以後終生為此病困擾;1931年,德惠翁主嫁給日本對馬島藩主之子-伯爵宗武誌。當然,如同其兄李垠迎娶日本皇族女兒一樣,均屬於政治聯姻,不能用好壞而評之。(建議讀者們自己讀一下嫁給朝鮮人李垠的這位日本大小姐方子的故事,反正我是又聯想到了嫁給溥傑的另一位日本大小姐嵯峨浩的事情,從她們身上既能感覺到她們對外族丈夫的愛、還能感覺到她們對丈夫母國的一絲敬意,後來一位入了韓國國籍、一位入了中國國籍;這到底是受的一種什麽“教育”啊?當然也有人用“挺身隊”的“忠”來解釋)
(此處省略德惠翁主婚後生活及女兒的事情、以及她精神狀況的起伏變化,建議用日語韓語中文三種語言閱讀維基並查閱資料,其中敘述差異可見一斑;一定程度上,想象得出她受到的歧視或壓力,但日韓語中分歧最大的是關於她丈夫及家族對待她的態度好壞)
1961年,通過軍事政變,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煕掌握實權。得權的樸正熙在同年11月出訪美國,途經東京短暫逗留並會見了李垠夫婦。“李垠的日本夫人方子向樸詳述了德惠翁主的身世和遭遇,樸正熙聞後不禁鼻酸,並向夫人保證會安排德惠翁主回國安養”。
1962年1月26日,德惠翁主回到了闊別38年的祖國韓國,並在日韓両國協力下迅速獲得/恢複了韓國國籍。同年,李垠夫婦也在日本獲得韓國籍,並於1963年11月舉家回到韓國。
(有關德惠翁主一生的照片資料,遠遠強於電影,5:33處為回國下飛機照)
1970年5月,李垠去世,大韓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日本高鬆宮宣仁親王及親王妃德川喜久子代表日本昭和天皇出席。李垠身前雖有過“皇太子”頭銜,但未曾繼位,然而,經樸正煕之許可(特批?),他的牌位被允許放入作為李氏王家的宗廟永寧殿中,諡號為“懿湣太子”。
1989年4月21日,德惠翁主逝世,享壽七十七歲。
1989年4月30日,李垠的夫人方子逝世,享年八十七歲。葬禮遵從舊令,以韓國皇太子妃的地位進行準國葬,日本方麵由三笠宮崇仁親王與其妻百合子代表參與儀式。後,韓國還追贈她國民勳章一級無窮花章,私諡顯德貞穆溫靖慈行皇太子妃。
大概寫完了,這裏又引出了中日韓現代史中的一大堆對比,或領袖、或政府、或民間;有些事情在有些地區或國家是以悲劇形式開始,但其結尾似乎並不悲劇;但在有些國家,似乎一路黑到了底。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韓國的“政體”(?),每個總統下台後就進監獄,成何體統。但我,我會非常佩服李明博之前、也就是跳崖身亡的盧武鉉為止的各位韓國總統。特別是這位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煕,他們身上有我們的袁世凱、蔡鍔、段祺瑞、吳佩孚、馮國璋等北洋軍人的特點,敢做敢為!
另外,在我看來,從“年代”上講,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的曆史,和韓戰後起算的獨立韓國頭四十年曆史是相匹配的,特別是這期間領袖人物的救國救難心理、推進民族實業的措施、以及自身所帶獨裁之性格特征……
樸正煕及2017年誕辰100周年紀念郵票
對了,怎麽會想到寫德惠翁主和樸正煕的這段故事呢?
兩個原因,次要的原因是看到一位網友說“曾經是帝國的地方,文化都比較燦爛”,於是乎立即想起那短命且“燦爛”的“大韓帝國”,( Korean Empire:between 1897 and 1910)。
原因二是最近在動筆為鄧文迪寫辯護,在回憶各種中外近現代人物及思維模式,在比對國家強力人物對海外同胞的救援/舍棄問題。寫著寫著,憤世嫉俗般地狂噴出了8000字,太長太長;於是決定把可以獨立成章的韓國翁主這段先貼出來,試探一下,看看動靜。如果罵鄧文迪的人能夠有所收斂,我也就不用再繼續親自操刀為其辯護了。
文字參考鏈接:徳恵翁主 // 李垠,徳恵翁主的同父異母兄 // 李垠的日本太太方子 // 嵯峨浩,溥傑之日本太太
李垠太太方子 溥傑太太嵯峨浩
也可能是想看我好戲,好吧好吧,我繼續寫,初步準備71建黨日發表!
我一直認為“文迪的小三不小三”,其實根本不是什麽問題;不過,我也沒有膽子說“作不到鄧文迪那步的不算好小三”。(嚴肅)
寫吧,支持你寫鄧文迪,罵她的人很多,應該說:作不到鄧文迪那步的不算好小三(笑)。
掌握的資料不多,隻是看表象說的啊。
我說的“日本男子的皮膚比韓國男人好”,就是你所說的“韓國人還是保有一點粗線條的一麵”;
我所說的“韓國女性的皮膚比日本的更偏溫和”,就是你說的“日本人就算是放開了也已經是太過受到文明的約束,有些冷漠冷淡”。
天衣無縫,不謀而合啊,:))))
韓國正在和即將完成經曆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經曆過的事情,女性更懂得男性在社會上生存拚搏的辛苦,所以會更加柔和;日本人早已經經曆過了那個階段,現在新一代已經完全沒有了那些概念,都自己快活去了,愛誰誰。韓國人還是保有一點粗線條的一麵,日本人就算是放開了也已經是太過受到文明的約束。
樓下的邊妹也是盡逗我笑。:) 土豆,你還非得寫了。
“接觸過韓國女孩,比日本女孩更容易讓人從心裏融化........”
我會用“順從”這個單詞,相比日本,她們更加順從男子,文化原因吧;
那麽反過來,對中國女性來講,可能會覺得韓國男性比日本的更加蠻狠……
另外,我覺得,日本男子的皮膚比韓國男人好,韓國女性的皮膚比日本的更偏溫和……
讓我想想還有什麽哦……算了算了,私下聊, :))))))
暖冬的這段很微妙,擴大解讀吧,似乎體現出那個年代的出國群體的某種失落感。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葉吧,那麽多人都削尖腦袋要出國,如果留在國內至今,應該都混的不差的,然而……回不去了……
“三裏屯酒吧坐等“金龜婿”的不計其數”
以前工作時在酒店或在夜總會之類的,有過幾次這類經曆,後來還曾幫助一位……以後有機會單獨寫一段吧。不過,說實話,我是更在意從中看到的中國沿海與內地的教育等差、打工生存的環境差異、還有文化中重男輕女的問題,所以,對那些姐妹我會不去多追究……寫鄧的那篇中,第一節就是關於領事館如何看待辦簽證的男男女女……
“俺猜土豆君是要從一個民族如何對待離家去國的同胞女兒的角度來辯護”
思韻猜的對,這確實是我想寫的一條線索!但當寫到這個“德惠翁主和樸正煕”時,我覺得會出問題。因為這個案例可以被認為是保護大熊貓級別的“個體救個體”,不屬於廣泛的“國家文化思想”範疇的“政府有責任救助僑胞”這個概念,所以我把此案單獨提出發了出來。很幸運,要不然肯定會被大家找出的華夏各類“營救/保護”故事給嗆住。
現在很多人會拿出周恩來“保護”誰誰誰的故事,如同周同意溥傑之日本太太嵯峨浩回到中國,嵯峨浩於1961年回到中國後,分別於1974年、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計5次回日本探親,那麽這一“被保護,來去自由”的個案,對中日民間群體有什麽意義呢?大家在暗自心中會怎麽想?鄧文迪又是怎麽想的呢?
“文姬歸漢”確實是個有趣的故事。可以同本文中的三位女性做各種比較,一位回到母國,兩位跟隨丈夫……不過,在想,我喜歡胡思亂想,假如1985年美軍攻占廣州,撤離時把鄧文迪帶往其向往的美國,(韓戰越戰,都有一大批人去了北美),……如今,思韻可否續寫一篇"我若文迪,永不歸漢"呢?下一篇,就用此名!!
SEE,
思韻的留言絕對不是“引蛇出洞”,而是拋磚引玉;
思韻的“故意罵鄧幾句”以及未來的板磚,亦屬錦上添花。
你不要糾結了,我現在就把我那篇反動文打開給你做個榜樣 :)
對了,你看人家思韻貢獻出一篇《我若文姬,永不歸漢》,頂天立地,紋絲不動,傷痕累累!
我記得以前有位小妹寫了《下輩子還當中國人嗎》,找不見了……
厲害王妃,這正是我所想的,其實我不是想說鄧好,而隻是想說“沒必要出文罵”,而且該罵的其實都是那些男的。
記得上次寫《親愛的,我們卒婚吧!》,也是隻有王妃一人對土豆比較溫順。
確實,一直在看這類婚姻,特別是跨國的,在想那些嫁出去的女性,她們對自己母國的態度/情感,與之對夫君那邊的態度/情感,是如何“調節”或“毅然決然”的。
因為前幾天有人發了《縱觀鄧文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發家史”》,我耐不住上去說了“酸話”,好像這幾天又正好是滿月。
“傻白甜”,這是你給思韻做的卡片吧,我做的這張是“母性與正義”,不比不知道,一比較就知道好人壞人了吧,:)))
謝謝菲兒,不過,此篇中文學沒用的,比較學有用,政治學有用,各類心理學更有用,:))
“哪個皇室總有不如意的聯姻吧”
話雖沒錯,不過,我覺得所有婚姻中“幸”與“不幸”都屬於50%對50%;另外,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於避開使用“皇室”或“平民”這類框架,避免對婚姻進行“歸類比較”,因為我不知道得把自己歸哪類的,:)))
說到朝鮮半島,好像是北韓出美女,南韓出俊男;另外,最後兩張是日本太太,受過西式教育的“美”,與純本土東亞文化中出來的“美”,似乎很不一樣,也有可能是心理暗示吧,反正也是個蠻有趣的雜談話題。
很久很久以前追過幾部韓劇。室內豪華現代愛情劇。很喜歡韓國的美食,去過韓國的幾個城市,物價很貴。
謝謝你的介紹,哪個皇室總有不如意的聯姻吧。:)
土豆早!鄧文迪又怎麽了?為什麽又有人罵她?你又為什麽要寫8000字為她辯護?你是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了嗎?:)
初入文學城,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寫過一篇"我若文姬,永不歸漢",結果吵得沸騰。我好懷念那時的文學城,即使那些反駁糾正我的博主,都是可愛,正直,淵博的。歎今不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