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閱讀
由博客評論“現象”想到的(一)
熱鬧了一周,該冷靜下來了,大家累不?
看到子喬出文了,在看了幾天對攻型文體後,終於看到具象化的建議型文體了。今天就借題發揮一下,其實這篇胡思亂想的大部分是在9月中寫的,當時寫了一半作罷,一是因為會得罪所有作者/讀者,二是又有清高之嫌疑。現在看到子喬的那句話,覺得就利用一下這對罵聲過後的片刻寧靜,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籠統勾畫一番貼出來,供大家咀嚼一番,不合口味即可吐之。
子喬建議: 其實我一直主張應該第一,每篇文章附上作者的名字,第二,不重複計算點擊率,同一個IP點多少次隻算一次,但我不知道文學城為什麽不這樣做。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子喬是想用物理手段引導/分流讀者,以減少碰撞概率,或減輕對數字(點擊率)的敏感度。如同馬路行人道上的各種分流管理(?)。
土豆覺得這些技術問題理論上都做得到,但估計不會有效果。因為土豆覺得讀者群體的心理因素會起著更大作用。剛進城時,其實對各位名博主都不了解,至少那個時候自己還可作為一個純局外人觀察城內人文現象,結果發現有明顯的“蜂群”現象,即便文章上並沒有附著作者名字,讀者們也早已自成一窩,這群的不去那群,那群不來這群。一群的骨幹上傳一文後,不用半天便馬上“沙發”“好文”“好文筆”“寫得好”等等,也可能是一大堆很虛很空的批判用詞,“無聊”,“膚淺”,“一派胡言”,“胡說八道”,“嘩眾取寵”等等,至於發這些評論的原因,其實與博主的“此篇”文章基本無關,而是“作者”與“讀者”長期以來形成的關係體現。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對不熟悉的博主文章往往會隻讀不評,更多的則是基本不讀,(假如點擊量真實的話)。
怎麽會形成這種現象的呢?這裏又產生一條時間線索與量的累計。
回憶以前國內的腦白金廣告,再怎麽被大家說爛並遭譴責的廣告,由於其狂轟濫炸式的播放,卻能影響全國民眾的大腦,帶動消費群的跟風效應。這就是社會行為心理的有趣現象。文學城中同樣也是。比如在某段時間A天天發稿(還真的得是天天發稿,注:發稿量本身沒什麽錯),如果其文章標題討巧,內容親近或敏感,則會快速引來點擊率,接下來這群讀者又會細化幾組,喜歡博主的則注重文中的金句妙言點讚沙發;而對文章中另一部分內容感冒的則有人離開,有人繼續觀察甚至做記錄備案。
想一想火山爆發的過程,想一想地震形成的原因,很類似哦。
平時看博文,可以觀察到作者的很多方方麵麵,有時也感覺到一些作者的一些“不一樣”的心理特征;但一旦到了“爆發點”,嗬嗬,也隻有在爆發點時,倒是可以更多了解評論者的特點,有豪放的,有帶正義感的,有和稀泥的,有顛來倒去越讀越糊塗,越讀越好玩的。確實好玩,謝謝大家。
這裏設個虛擬環境,極端的假設:大家都回到1926年,購得一本《我的奮鬥》;或者回到1949年,讀了《1984》。想象一下你會是個怎樣的讀者,你會做出什麽反應。
跳出文學城,如果再擴展看看我們社會的各時期各領域各階層,似乎都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人類一直會說自己是對事不對人的,但當你進入某個群體時,你會發現大家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跟人”或“站隊”,最終不知不覺都在“對人不對事”。文科理科分流,男女分組,黑人白人死扛,左右對扇,雲端之上巨富人群的不屑一顧,等等。人類一直在不自覺地按著一個古老模式在運作,同時也一直暗存著一個戰爭與和平的周期性,文學城就是。
寫到這裏,嘎然停筆,不寫了,跳躍得太厲害了,土豆不寫了。土豆提問:我們為什麽閱讀?我們的閱讀習慣如何?我們如何對待評論?
在文學城遊手好閑兩個月了,土豆在很多私人領地(你們真的認為博客是私人領地嗎?)留下了爪印,一不小心也嘲諷戲謔了很多博主。記得第一次留言還是在子喬家的紅樓,土豆留下了“茴字有幾個寫法”,子喬回曰“歡迎新人”,暖流啊暖流;還有一次是針對蓮盆籽,蓮盆籽留下一句“半途又被土豆絆了一跤”,可愛至極。其他針對cng大哥的就不說了,今天這裏讚揚他一下,給大哥一個大寫的CNG,知足哦。
前幾天,被一位很恬靜的網友戲稱溫暖牌土豆,土豆驚喜,一直用奶名混的現在居然有了注冊商標,下一步就是上市了,多好啊,但自從看到大家為鵝牌打得不可開交後,土豆又變得談牌色變,現在不僅把自己衣服上所有的牌子剪了,也把手機(日係)車子等暴露在外,容易形成鄙視鏈對象的牌子用膠布給貼了。
博客裏可以找到一切,博客也可以什麽都不是。
嗬嗬,大家周末快樂。
追加一段:
9月第一次有寫的念頭,但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其實昨晚也是,一半時又不想寫了。剛開始動筆時確實是有明確目標明確針對性的,但寫著寫著,其實轉為思考自己的行為了。
閱讀像呼吸。很形象的比喻。但一般論,呼吸是隨時隨處無選擇的;而同樣作為自然需求之一的閱讀是有主觀選擇性的。問題就在這裏,你真的以為自己是在做主動選擇嗎?土豆越來越懷疑這點了。如同你進入一家大賣場,隻想買一樣東西,或者隻想逛逛,但往往會大包小包地走出商場,回到家自己都不明白當初怎麽這麽糊塗。
我們的“閱讀”,其實是被某種什麽東西指向性操控的,雖然最基層的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從眾的部分卻占著70%,土豆猜的。上階段石黑得獎,大家就談寫石黑就是一個例子;那年代,雖然沒強迫,但很多人還是會排隊買毛選,也是一個有趣的例子,(你可能不認同)。這裏又可引出客觀導向與主觀導向的問題。
總而言之,有些怕怕的,我的大腦其實早已不是我的了。
寫得很亂,想到一句寫一句,以後有空再慢慢整理吧。如果誰對這個心理導向問題感興趣,希望寫出來,或者把土豆這裏寫的拿去用也可以。土豆隻是想啟發大家一下,我們沒有那麽多的自由。
看到大哥在那裏的一大段,(社會)心理學功底,城中為數不多。
隻可惜,沒多少人會在意/觀察這些現象。
俺是在讀書會上介紹給大家的,年輕人都說讀不下去。
難道和菲兒同齡? :)
擁抱。
此人脖子長度?長度?
腦海裏飄過高大上的長頸鹿帶著一條小圍巾的畫麵。
:)
嚇死土豆了,嚇死土豆了,一叔怎麽可以這樣呢,你不辭辛苦翻牆出來,也得先去看看文學城其他長輩啊,他們正在找對手呢;何況土豆這兒還沒來得及打掃衛生刪帖呢。
好好玩,別再探頭探腦出來啦。:) :)
蓮盆籽總結的好,講出了我心裏話; 為什麽閱讀?為什麽呼吸。
呼吸最好是新鮮空氣,閱讀也一樣。新的思想,新的視角,對人有益。
土豆啊土豆,你隻敢欺負你叔,墮落了也說是和我學壞的,你把苗苗小朋友都帶壞了。
你這文章撓癢癢,你要勇敢就寫個市場策劃案:土豆插雞毛,創建豆毛牌lv的可行性,寫的好我砸鍋賣鐵也要買
謝謝你的解答,土豆都認同,不過這些似乎是屬於物理性的,或者法理性的解釋。土豆在想另一個心理性的。
土豆自己的心曆:一開始不想回答評論的,覺得一一回答太累;後來看了很多博友的榜樣,覺得還是回答好,一可以增加點擊量(私心第一,可恥),二可以有個互動,好玩;後來,特別是最近,突然覺得“關閉評論”是個不錯的想法。倒不是怕被拍磚之類的,隻是想玩個“大隱於市”,另一種“行為藝術”?
說到底,土豆還沒到那種境界。
土豆還需努力。
晚上喝酒,為自己加把勁。:)
我說的,我剛剛寫完我要燒人家房子,回頭就看見你說去買柴,不能不起疑心啊,還好,隻是小心之心度君子蘭之福,原來你是去買菜?
我感覺土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喝酒,文章不夠飄,你們倆打賭的時候一定得喝酒啊,反正你們倆誰贏了都得請我喝酒:)
這篇文章是土豆寫過的最嚴肅的文章,為什麽閱讀呢?對我來說就是愛好,讀書能夠帶來快樂,就這麽簡單。讀什麽書會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當然會,不過我一般不會受社會的影響,而會受到誌趣相投的朋友的影響。比如說石黑的小說,我朋友介紹給我的,很早就看了,隻不過這次因為他得獎了我才應景寫了一篇。
文學城博客是私人領地嗎?你其實也可以問Facebook、instgram 是私人領地嗎?這個問題大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說到底了, 凡是建立在數字網絡裏的虛擬個人空間,都具有相同的特性。
沒看出來,你也是個調皮的:)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要求別人包容的,是自省以後承認自己容量不夠大?
今天我話多了,土豆你的容量大,多包容:)
不好意思,來你的博客搗亂了。
藍雲姐,
這麽長時間文學城居然沒一個人準確地稱呼你,這太讓你受委屈了;你也一直憋著不說,值得土豆學習。他們一會兒說是土豆,一會兒說是禾苗,俺也憋著不說。:)
落花起作回風舞,FayArk ,
我也感覺這個題目有點兒大,沒有繼續往這個方向發揮下去。不過,如果對誰有啟發,可以寫下去,覺得這條路是通的。
文學城不是閱讀的落腳點,讚同。9月在寫的時候,也寫到了國人在微信上的“閱讀”習慣,以及Facebook的問題,,一連串,覺得越來越多的人真的是靠這些平台獲得“知識”獲得“信息”的,而且相信這些平台。誰控製了流量,誰就控製了信息;誰控製了信息,誰就控製了民眾。
.川曄,子喬,
三島由紀夫“正確な文章でなくても、格調と気品のある文章を尊敬します”,我會對有格調且優雅的文章致敬,哪怕寫得不是很準確。 但現在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文章看不懂了,即便所有的字都認識。其實這不是網路的錯,誰的呢?
關於魯迅,土豆在國內學堂學到的是魯迅戰鬥的一麵,革命的一麵;在日本學到的是魯迅民族的一麵,人性的一麵。國內魯迅退休了,日本的魯迅還是經典讀物。
不會吧?你要把文學城給燒了?
對落花妹妹這句有不同意見:
,博客不是私人領地,而是博主占據MSM地位的公共空間,所以任何人的評論都應該注意公共場所說話的一些基本原則。
==================
博客不是私人領地,但博主沒有公職,屬自媒體,沒有MSM的公共責任。發表自己意見在博客或評論,是個人權利,隻對自己負責。說什麽,怎樣說,博主自由選擇,隻要不違反網站規則。讀者也可以自由選擇博主和話題。
你說的基本原則,我理解為social norm,不知對不對?
博主有權選擇尊不尊守這些基本原則。當然,不尊守被砸磚也是在意料之中。這都是言論自由的表現。總有人會push envelope,這並不總是負麵的,有爭議才有進步。
那篇沒說馬列,這是一點好:) 另一點好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跑題了,請土豆包容。
按土豆要求說自我,閱讀的包容性包括認真聽取不同意見,評論和博文。
如果幹脆不評論,還談什麽“包容,自省”,評論者,包容博主的缺點,幹脆不說,不吭氣,自身點一點損失沒有,明澤保身,這是共產黨多年專製的產物。如果把缺點當優點讚揚,危害的是大家。
那個博主,到買菜那篇文章後,第一次留言,就是教訓別人不包容,她是多自省。言行不一。
所以任何人的評論都應該注意公共場所說話的一些基本原則。
。。。。。。。
請問,1 文學城不是閱讀的落腳點—想閱讀不會來吵架。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2 公共場合說話算話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我自認我從來不喜歡吵架,但是,有人硬是把正常批評說成吵架,謊言一千遍,成了真理,我就是愛吵架。
你說的那篇包容和自省我讀了。博主自己的感悟,寫得很好,建議你點進去讀。我留了不同意思,博主大度開明,是個好人。
至於“我們為什麽閱讀”?我想閱讀的目的大約也因人而異。有為消遣的,有為獲取教益或者啟示的,也有人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或者為了自己喜歡的作家專門尋找相關的文章的,當然也有因為關係友情之類才去讀的。。。我覺得最好的閱讀方式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文章,然後用心去讀,在作品裏慢慢地走。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文章好,是因為我們真的用心去讀了。
如果碰到潦草的文字,就潦草地瞄一眼趕緊溜走吧!不值得浪費時間。:)
包容,就是人跟人不一樣,雲跟雲不一樣。自省,就是自己的錢要省著花。
我想很多人會回答閱讀是為了學習,但是真正有能力去學習的人很少。一般來說,閱讀是為了娛樂,就跟看電視一樣。所以,每個人會喜歡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題材。也有人會追星,有人會跟某個演員,導演。對於某些瘋狂的粉絲,你要是說一句她/他的偶像,會跟你拚命的。甚至,有些人,諸如楊海娟,會分不清生活和想象的。
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閱讀的,比如大部分人會喜歡看電視而不會來文學城的。
另外,博客不是私人領地,而是博主占據MSM地位的公共空間,所以任何人的評論都應該注意公共場所說話的一些基本原則。
哈哈,藍天姐不識數了,是這凢天被砸暈了;)抱一個!
。。。。。。。
爭取自身最大利益不是墮落。
土豆隨和,我也就說話隨心。不記得被絆倒,也不介意。
閱讀和呼吸一樣自然,是我自己的感覺。引來土豆的深思,很受啟發。自由不是廉價的,是要去爭取的。積極主動去找,閱讀自由就多些。
博客不是自
荔枝好,碰鼻子了,讀起來怪怪的,嗬嗬,反正沒碰一鼻子灰,是吧。:)
最早文學城,土豆是隻看上麵新聞,下麵一律不看。覺得商業性的東西陷進去不好,但現在覺得自己已陷入其中,所以此篇所有文字隻是針對自己。還得檢討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一旦看到自己在“海外原創”沉下去時,(下沉速度極快),土豆會把帖子移到右邊的“軍事時政”,甘願與一叔為伍,很是墮落的表現。
他不會翻牆偷看吧。
藍雲姐,感覺到你的直性子了,而且很多線條式觀點土豆是認同的,欽佩。
還有一個問題遲遲沒人回答,“你們真的認為博客是私人領地嗎?”,很多人會有辯證/相對這種理論,藍雲姐怎麽認為。
此地無坑。
你把土豆的第一次珍藏起來了?怎麽找不到了?:)
關於子喬文理的問題,咱家打了個賭,以後一起喝酒時公布,在子喬麵前總得留一手。哈哈。
為了蓮盆籽的一句話,土豆又在上麵寫了一段。
最近沒讓籽姐絆一跤吧。:)
暖冬,您已是俺的經紀人了,得好好伺候著。:)
第一問號,答:為了交朋友。
第二問號,答:沒有一定習慣,因人而異。
第二問號,答:順者昌,逆者亡。
文章基本不看,沙發基本預訂,評論內容基本不變,不熟悉的博主基本不評,不喜歡的博主基本不讚。
我現在城頭基本上不去了,原因就是我不知道點擊的是誰,也無法預期文章的質量和風格,多少次被標題騙進去,我都不願意提起了,我自己也用過標題手段。現在我隻看博客首頁,還有自己建立的書簽。
但問題是,文城的匿名城頭,恰恰是抬高點擊數的手法;而點擊數,又恰恰是網站商業模式的關鍵。
呼吸最好是新鮮空氣,閱讀也一樣。新的思想,新的視角,對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