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は我慢!

觀察,比較,有感而發
個人資料
土豆-禾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德國朋友與阿姨的箱子

(2017-08-28 18:26:57) 下一個

德國朋友與阿姨的箱子

去機場接阿姨,雖然已經十幾年未見麵了,但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除了滿頭白發以外什麽也沒變,著裝依然樸素,身板依然筆直。

“我去推輛行李車,你有幾個箱子?”
“不用了,就這一個箱子”,我接過阿姨的這個箱子,老式的,一頭要拎起來另一頭隻有2個輪子的拖箱。
“你外出2個月怎麽就這麽一個箱子?”
“隻有替換衣服啊,去年歐洲2個月也這樣啊。”
“哦,沒事,反正回國時再買個大箱子也可以,不過這裏機場好像沒有退稅哦”,我自然地答著,心裏想到現在戴高樂機場的退稅處。
“咳,我幾乎不買東西的。我這箱子也已經用了快10年了,前年去德國時還修過呢。”阿姨自豪地說著。
“那麽多人去西歐掃蕩你怎麽不就地換一個新的?”
“那次也是德國朋友請我去,下了飛機取出行李時發現少了一個輪子,本來是想買個新的,但那德國人說可以幫我修修看”。

阿姨是從80年代中開始幹上德語翻譯的,那時的中國一下子引進了大量德國/日本技術,從武鋼到寶鋼,再到各種輕工業,各處各地都急需翻譯,而這批翻譯也是一邊幹一邊學一邊翻,那種勁頭可能類似於五十年代蘇中蜜月期的人們。所以阿姨的朋友圈裏全是那些動手能力極強的德國人,而且是德國人中的專家組。

“那德國人花了2天把輪子修好,新輪子和舊輪子直徑一樣,但寬扁稍微有些不同,我當初半開玩笑地問他們還繼續保修否,那德國人拍著胸脯說:我保證你箱子壞了輪子還沒壞,你得知道這是2個德國工程師幫你幹的活,從找材料,然後計算切割安裝,這輪子的價格已超過你這箱子了。”

前階段在微信上看了很多關於德國人的文章:關於地鐵站出口的設計;關於青島下水道的“後續服務”,或許這就是他們基因中的“匠人之心”。另外,看到輪子沒了,第一反應是修修看而非來個全新LV的,可能是那個年代的人的共有特點吧,或許隻是一個小偶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HBW 回複 悄悄話 "這是2個德國工程師幫你幹的活,從找材料,然後計算切割安裝,這輪子的價格已超過你這箱子了"。工程師修理物件的快樂是不計成本的。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缺少的不是買,而是修修補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