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は我慢!

觀察,比較,有感而發
個人資料
土豆-禾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總監和名字的故事

(2017-08-23 17:21:35) 下一個

名  字 (A)

朋友貓人初到多倫多時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員工隻有20來人,財務總監也兼管了人事部。此總監是位50出頭印度大媽,姓氏為Minhas,人挺慈祥。除了貓人,公司裏還有一位新加坡華裔女孩小美也由這位印度總監管理。隨著兩個多月的接觸,印度總監和小美對平時不怎麽說話的貓人越來越好。

如同絕大多數華人一樣,初到加拿大的貓人雖然在法律文件上一直使用中文拚音名字,但平時自我介紹時都用上了英語名字。一次午飯時間,小美和貓人聊起了各自的中文名字,總監在旁邊很有興趣地聽著,還讓她們把自己的名字以及讀音寫在白板上,並努力練習著拚音發音。又過了幾周,公司開始為貓人簽訂合同正式轉正,就在貓人簽完字時,總監問貓人:你有一個很好聽的中文名字,為什麽平時不用呢?太可惜了。如同大多數華人的回答,貓人說怕大家發不了這些音,總監驚訝地說那他們可以慢慢練習的呀,你看我們公司幾個羅馬尼亞匈牙利黎巴嫩來的,都用著他們原來的名字,很多音我們也發不了啊。看貓人一時沒回答,總監又補了一句:你考慮一下,下午我發布你轉正消息時,想把你的中文名字介紹給大家。

下午下班前,總監把大家集合到會議室,介紹了一下情況並讓貓人也說幾句,等貓人說完後,總監笑著對大家炫耀,說她能夠準確念出貓人的中文名字,這夥老外馬上讓貓人把漢字和拚音寫在白板上,並正兒八經地跟著貓人練習了幾遍,接著,幾個非當地人也開始說起自己名字的意思以及來曆,還笑著抱怨同事們沒好好練習,發音都不準。

第二天貓人去上班,大家都很平常地用她的中文名字和她打招呼,好像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從那以後,貓人換過幾次工作,去了不少單位,不管去哪裏和什麽人見麵,貓人一直用著自己的中文名,再也沒用過那個英語名字。有時候和貓人聊起那個英語名字,貓人反而會覺得英語名有些古怪,和自己不配。

名  字  (B)

我們從小學過,印度是個種姓社會,而且種姓繁多,根據網上查的,覺得可以這麽分類,(獨家分類法):

第一等級:婆羅門,神職人員,掌管精神的,即幹盡壞事也是神聖的壞事(推薦一部電影“WATE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191/ );

第二等級:刹帝利,掌管世俗權利的國王和武士,用個很恰當的比喻,類似於中國的紅一/二/三……代,或者北京的大院官戶子弟,北炮大院,總參大院,外交部大院……他們掌控著一切,而且是唯一的革命者,是其他平民的主宰者,有著隨時隨地“焊接”,“熔斷”,“逗你玩兒”的權力,(推薦電影“老炮兒”);

以下的什麽“吠舍”啦,“首陀羅”啦,“賤民”啦,簡單講,就是幹活的,該幹嘛就幹嘛,祖輩幹什麽子孫就幹什麽,比如從事農業,牧業,手工藝,商業,或者擦皮鞋掃地洗廁所,類似於中國的工農兵加城管,以及最下層的知識分子。

為什麽想起這個話題呢,還是因為那位印度總監。經過若幹年的風風雨雨,印度總監,小美和貓人都經曆了多次麵試以及跳槽。這裏找工,除了麵試/考試/背景安全調查以外,還需要一份擔保人名單,英式社會的特點吧。

去年夏天三人聚會,小美高興地謝謝總監幫她做了擔保,印度大媽一臉無厘頭,告訴小美,那家公司並沒有給她打過電話。三人都覺得離奇,但反正小美也已經獲得了一份很好的差事,所以也沒多說什麽,不過當時小美說了一個麵試階段的插曲:麵試後,麵試經理(一位印度來的老移民)問小美拿擔保人名單,小美把印度總監和貓人的聯係方法都給了對方。一看名單,麵試經理好奇地問小美怎麽認識這位印度總監的,小美就把當初的工作經曆說了一遍,他也就沒說什麽。

這次聖誕節三人又聚會,一見麵,小美馬上說了後續故事:在新公司上班穩定了以後,她有機會問了當初的那位麵試經理。他笑著解釋說,印度總監的姓氏Minhas,是一個很少見的姓氏,而且是一個很高的種姓,這樣的人給你作擔保是一定沒問題的,如果我再打電話去確認反而是對她的不信任,會被當作是一種侮辱。

旁邊的總監聽著小美說完,微笑著說,很高興能聽到這些,沒想到現在在加拿大了,居然還能碰到這樣的印度同胞。終於,在貓人和小美的請求下,總監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身世:她是8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的,過去在印度得了碩士學位,並在政府部門工作,家族中有幾個國會議員以及部長;從小在家時從來沒洗過東西,家裏有幾個傭人,還有專門的花匠;剛來這裏時曾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從助理做起,剛上班時,什麽都得幹,還得幫著洗杯子,一邊洗一邊哭……不過,想來想去,還是加拿大好,有個原始的平等,也沒有誰怕誰的。

附記:

對於我們這些不懂印度人姓氏意味的人來說,我們該如何識別他們是什麽種姓呢?一個簡單的方法:三大印度高種姓的男性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佩帶“聖線”。在高種姓男孩出生後要進行佩帶“聖線”的儀式,“聖線”由3股擰成,婆羅門男孩佩帶棉線,刹帝利男孩佩帶亞麻線,而吠舍男孩佩帶毛線。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印度男人,隻要看看他的手腕就知道他的種姓位置了,如果有線圈說明他出身高種姓,然後隻要辨別一下線圈的質地,他所屬種姓大致的等級就明白了。如果沒有聖線,說明他可能來自低種姓或賤民,或者是非印度教徒,信仰其他宗教的印度人,或者是已經移民在外不再需要顯露這些……是不是很簡單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高斯曼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