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
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康熙二十七年,被封為德妃的烏雅氏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這個孩子自幼便由烏雅氏親自撫養。
在胤禵2歲時,11歲的胤禛由於佟佳氏病逝,回到了烏雅氏的身邊。他看到胤禵倍受烏雅氏寵愛,心裏很不是滋味。因此對烏雅氏和胤禵感情非常淡薄,這就注定他和胤禵之間關係冷淡。
至於兄弟倆的恩怨,就要從康熙廢太子說起了。
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先是旗幟鮮明地站到了八皇子胤禩一邊,公然為胤禩出頭。比如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康熙曾當著眾皇子的麵,怒斥胤禩,說他蓄謀大位,有謀害太子之心。胤禵便不管不顧站出來為胤禩做保,這種強做出頭鳥的行為,換來康熙狠狠的責罰。
此後,胤禩被圈禁時,胤禵再次攜毒藥表示要同死。又攜帶鐐銬,要與之隨行。他的這些行為,自然被心胸狹窄的胤禛牢記在心。
到了康熙晚期,太子之位遲遲未定。胤禩由於數次遭到康熙打壓,已呈失勢之態。此時的胤禛正韜光養晦,盡“忠、孝、仁、義”之道,一心想通過不爭不競的方式,得到儲位。
康熙晚年,準噶爾叛亂,派誰去便成了大家最關心的事。因此諸皇子紛紛請奏,要平叛準噶爾。
此時的胤禵在眾皇子中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親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裝,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則與二品以上大員,身著蟒服,在午門外迎送,可以說是榮耀之極。
此時風傳胤禵最有可能得繼大統。這話自然也傳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勢,胤禵自然要努力搏一搏,爭取成為皇位繼承者。
皇位麵前無親情,這個時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爭鋒對決的時候了。
胤禵學了胤禩一手,就是廣立賢名。在他動了爭儲之心後,他處心積慮,四處拉攏朝臣。很快“十四王爺虛賢下士”的好名聲,便在朝野傳播。
另外,他還與皇九子胤禟緊密團結。為什麽會是胤禟呢?
原來,胤禟是個投機分子,最早在“九子奪嫡”時,胤禟認準胤禩勝出的希望最大,於是極力支持胤禩,並不惜出錢出力,圖的就是他日胤禩若能上位,他便一世榮華富貴。
現在,胤禩失勢,胤禵春風得意,倍受康熙器重。而此時康熙年邁,也到了爭儲最關鍵的時候,胤禟立刻又支持胤禵。
一個人坐守紫禁城,一個人出兵塞外,這樣,信息互通,又能建功立業,胤禵和胤禟本就關係匪淺,現在互取所需,胤禵胸有成竹,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皇帝寶座的邊緣了。
胤禵有率兵打仗的能力,胤禛卻偏偏在這方麵差強人意。想奪儲位的希望就大大減少,手握十萬兵權又得康熙器重的胤禵就成了他的死對頭。
胤禵有胤禟做內應,胤禛也在胤禵那兒設了年羹堯這枚棋子。本來年羹堯是輔佐胤禵平叛的大將軍,在軍中頗有威望,但他的妹妹年氏也是胤禛的側福晉,因此胤禛很快爭取到了他的支持。
這也為雍正後來繼位時,防止胤禵叛亂打下了基礎。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
胤禵的消息,這次來得比較晚,等他知道的時候,胤禛已經成了新君。
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把召回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由於胤禛對胤禵不近人情的打壓,讓他的生母烏雅氏倍覺氣惱,對他多有指責,連皇太後的尊位也要拒絕。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一直背負“謀父、逼母、弑兄、殺弟”的名聲,以至於他不得不專門編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可惜的是他用力過猛,有一種越描越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