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係,刻意到英國留學。
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癡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持續不懈研究,終獲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高錕於2003年確診腦退化症後,行動和認知能力受到很大影響。2009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他來說,可算是“遲來的獎項”。
高錕於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並於1957年及1965年獲倫敦大學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係,並擔任係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亞洲新聞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亞洲風雲人物”;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0年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大紫荊勳章。
60年代提光纖理論起初不獲認同
高錕1933年出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祖父高吹萬是晚清詩人和革命家,父親高君湘是律師,另有一名弟弟高鋙。高錕於1948年舉家移居台灣,至1949年遷往香港。
在香港,高錕就讀聖若瑟書院,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大學,但由於他想讀電機工程係,港大當時未開設此科,於是遠赴英國,進入英國倫敦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格林威治大學)。在英國留學時,高錕於舞會中認識後來的妻子黃美芸,兩人於1959年結婚,婚後有一子一女。
1966年,高錕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任職期間,開始研究利用玻璃纖維傳送訊號,發表過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麵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進行長距離及高訊息量的訊息傳送。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癡人說夢”。但他未有放棄,繼續研究及改良技術,至1981年第一代光纖係統麵世,他亦因此獲得“光纖之父”美譽。在1987年,高錕回港出任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期間創立訊息工程學係,直至1996年退休。
2009年成就終獲確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退休後,高錕生活較為低調。2003年,高錕由於打麻將時反應遲緩,在朋友建議之下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老年癡呆(腦退化症),其後生活都大受影響,表達能力亦下降,需要妻子在旁照顧。
由於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理論獲確認需要較長時間,即使有傑出成就,往往也要在數十年後才能得獎,高錕也不例外。2009年,高錕首次提出光纖通訊後四十多年,終獲得遲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2010年,高錕先後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及英女王壽辰“爵士勳銜”及香港“大紫荊勳章”。他和妻子亦在2010年9月成立高錕慈善基金,晚年主要於香港和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
核磁共振,頭顱MR平掃,加頭顱MRA。
影像表現:兩側大腦半球半卵圓中心,放射冠,基底節區見多個點片狀長T1,長T2異常信號,邊緣不清,無站位效應,DWI序列上未見異常信號,腦室,兩側大腦皮層腦溝,池,裂擴大。兩側頸內動脈走行僵直,血管壁不均勻,兩側大腦前,中,後動脈走行僵直,血管迂曲度消失,血管分支稀少;未見異常血管影及病理性血管。
影像診斷:1 多發腔隙性腦梗死; 2 腦動脈硬化
我們家人束手無策,我一直懷疑是腦供血差引起的問題,不是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癡呆症,因為她有時腦筋還是比較清醒,有季節性起伏。但我不是醫生,不知該用什麽藥。直到~2009年,一個醫生開出3個藥,抄錄如下:
1. 單硝酸異山梨酯片(ISOSORBIDE MONONITRATE), 1片,20毫克/天
2. 卡托普利,半片,12.5毫克/天
3. 尼莫地平,2片,40毫克/天
用了以後。迅速好轉,症狀在3~5天內明顯改觀。用照顧我媽媽的親友的話,是換了一個人。我個人看法,這3種藥中,尼莫地平是關鍵性的,其作用是擴展腦血管,改善血液供應。其他2種藥是輔助性的,用不用問題不大。
我家有個老朋友,也是很多年腦萎縮,記憶力嚴重損害(我和她談話,一句話以後,馬上就忘)。我告訴他們我母親的案例。她(3年前)去看同一個醫生,估計也是這幾個藥,症狀迅速改善。
中國大陸出生,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者:楊振寧、李政道,崔琦,高錕
中國台灣(當時日據)出生,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者:李遠哲
中國大陸出生(青海省一個漢藏回族混居的村莊),在印度獲獎者:丹增嘉措
中國大陸出生,在法國獲得諾貝爾獎者:高行健
美國出生,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者:朱棣文,錢永健
美國出生(出生2~4個月後被帶到中國,在中國生活20~40年),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賽珍珠(白種人),丁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