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人其書,主要講述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經》
視頻
https://zh.coursera.org/lecture/daojiao/lao-zi-qi-ren-U6jjN
視頻腳本:
厚德不僅載物,厚德也才能夠載名。
尤其是像老子 這樣的名字。你看啊,孔子、 孟子、 荀子都隻一個字是尊稱。
子是尊稱,老師的意思, 可是老子這兩個字都是尊稱!
老啊,在我們文化中代表著一種蠻高的智慧和境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所表達的也就是這樣的一種含義 但是介紹起這個人的生平啊,不是很容易。
為什麽呢?因為在正史中啊 也就是在《史記》中,關於這個人的記載並不很多。《史記》裏邊有《老子韓非子列傳》 排在列傳的第三位。 裏麵大概有 450 個字左右,介紹了老子這個人的生平。
我們把這 450 個字分成三段來介紹一下:
第一段,老子的出生地和他的名字:
按《史記》所記,老子出生於楚國 苦縣、曆鄉、 曲仁裏 這倒比較清楚,什麽地方呢? 兩個地方在搶。
一個呢是河南周口鹿邑縣 太清宮鎮。這個地方每年呢,都在搞老子文化節,已經做成了一個品牌。今年的清明節,他們也搞了老子的祭祀活動。相比較而言,這個地方的曆史的考據 還是比較充分的。你別看鹿邑縣一直是一個縣 但在唐朝的時候,這個地方直接歸皇帝管轄。 唐朝姓李啊,唐朝皇帝姓啊,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老子嘛! 所以把老子的出生地看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另外一個地方呢,就是安徽的渦陽 也就是漩渦的渦。這個要不是安徽人啊,這個字還是很難讀的準 因為在曆史上有一條河的名字一直就叫渦水。渦陽,連地理位置大家也都清楚了: 山之南,水之北為陽。 這個地方呢,建了巨大的老子廣場。呃,對老子的文化也有很多的這個弘揚,研究和弘揚,但是相比較而言,曆史的考據不足,我們還是采信河南周口鹿邑這個地方作為老子的故裏好,這是第一段的上半段。
下半段呢 這就不太清楚了,就是老子的名字。老子的名字有五六個 連《史記》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不是一個人。老子、 老聃,聃就是耳朵的耳加個冉冉升起的冉, 或者是耳朵的耳加個單獨的單,讀法一樣,意思也相同。就是耳朵大,有智慧的樣子。 在我們國家裏麵呢,不管是福建泉州清源山的這尊老子的雕像,還是無錫太湖黿頭渚這尊老子的雕像還是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終南山樓觀台這尊老子的立像 都是以耳大、 有智慧為特點。
所以老子、 老聃、 李耳、 李聃、 老萊子、太史儋, 這《史記》也不清楚這到底是不是一個人,當然我們是主要以這本經典來品讀道家的智慧, 所以這些問題我們不做深究,介紹一下,一帶而過。
第二段,孔子向老子問道
這件事情重要了,為什麽重要呢?
首先,孔子向老子問道,不管他們講了什麽, 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偉大的象征的意義。
孔子和老子是兩 大學派領袖, 儒家和道家的學派的創始人, 他們之間也有這種學術溝通和交流, 這個所體現的含義是非常重大的。
各位都知道,在人類社會中啊,溝通、 交流具有著非常非常重大的這種意義 舉個例子,你看在我們國家眾多的學校名稱裏麵用交通兩個字作為學校的名字的,比例是最高的。除了那些專業院校,醫學院、 法學院 等之外,用交通兩個字作為學校名字的比例是最高的。西南交通大學,還有我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台灣還有 新竹還有一座交通大學。
這些學校又不是單純研究交通 的,為什麽喜歡用這樣的名字來給學校命名呢?
清華大學的名字出 自《詩經》。水木清華,婉兮清揚 而交通大學名字,"交通"這兩個字比它的資格還老,出自於《易經》。在《易經》的第十一卦──泰卦,也就是泰山的泰 這一卦的卦象是什麽呢?上麵是代表大地的坤卦,下麵是代表天的乾卦 排位的順序大家一看就覺得蠻奇怪的。地在上 天在下。這樣的一個卦象叫 作泰,反過來的那個卦象就叫作否。否極泰來,相比較而言,泰卦自然比否卦就好的多了。
為什麽地在上天在下反而是一個好的卦象呢?原因非常簡單,地氣重而下降 天氣清而上升。兩者可以有個溝通交流 原話就叫天地交而萬物通。 天地之間也罷,人與人之間也罷 這個相互溝通、相互交流,這結果是亨,是泰。 所以孔子向老子問道這件事,兩大學派領袖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 首先就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重要的啟發、啟示。 其次呢,你看現在到處都在講國學 講中國傳統文化。那大家自然要問,能不能用最 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我們文化的基本框架、 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呢? 如果一定要這樣做的話 那四個字最為恰當,就叫作儒道互補。
儒家和道家呀,兩者思想 有區別,不一樣,甚至有的地方相反。但是呢,在我們的文化裏麵,兩者形成了相互促進、 相互補充 這樣的一種格局。它可以有機地統一在一個人的身上。
儒家強調的是什麽呢?達則兼濟天下
道家強調的是什麽呢?窮則獨善其身
所以像我們熟悉的我們文化中這些重要的符號性的人物,陶淵明也罷、 李白也罷、蘇東坡也罷,等等,都是儒道互補的典型的這個事例。
儒家和道家,就像鳥之兩翼,一隻鳥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它在我們文化中都是主流文化 我們的文化就是儒道兩家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形成它的最基本的理念、 最基本的格局、最基本的精神。
所以我說孔子向老子問道,體現的就是這種儒道互補的這樣的一種精神麵貌 它當然具有重要的這種意義。
第三個呢 這個我們要研讀一下,孔子見老子, 老子到底給了他說了什麽? 為什麽大家對這件事,非常地重視。
那孔子啊,本來是想問禮於老子。 因為老子啊,他的官銜是周朝的守藏吏,相當於圖書館的館長 讀的書多,知識淵博。所以儒家呢,它主要是出身於朝廷的這個司徒之官,非常重視教育和禮儀。有些禮儀呢,可能孔子不大很清楚,想去向老子印證一下。所以滔滔不絕地給老子講了很多,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以及他的疑問。
但是老子聽完了,並沒有給他講禮 而是呢,委婉地把孔子批評了一下。
老子就說 我聽說啊: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什麽意思?老子就說我聽說啊,這有錢人哪大的商人哪,他們把好東西都藏起來, 不輕易給別人看,就好像沒有一樣。 這個事,大家應該很有這個體會吧。 比如說現在古董很熱,你到一個小古董店裏麵,它外邊陳列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等你看得認真了,他覺得你像一個買家了,才會跟你說: 我後邊還有更好的,你進來看看。對, 這是做生意的人的一個非常基本的這個特點。 良賈深藏若虛,不把好東西擺在外麵向別人炫耀。
這個意思講的是什麽?人也一樣, 自己的知識,自己的這個 智慧,都不是輕易拿出來向別人炫耀的。誠如老子在《道德經》三十六章所言 "魚不可以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最好的東西、 最鋒利的武器,不要老輕易拿出來向別人炫耀。這有點委婉地批評孔子話太多,有點張揚炫耀的意思。
那麽下一句話,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有教養的君子啊, 德行很高、 智慧很高,但是外表是什麽樣的呢?表現地好像很愚鈍一樣,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這個成語: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 這是孔子見老子,老子先給他講的這個, 意思就是說: 你話還太多,你的神態啊太張揚, 要把這些東西去掉,這對你自己才更加有益。
孔子臨別的時候 老子又對孔子講了這樣的幾句話,老子就說啊: 這人哪,深察聰明近於死者。本來深察聰明是一個很好的事,能深入地了解事物。 這人聰明有智慧,而老子為什麽說這個近於死者呢?原因在哪裏呢?
好議人者,背後啊好議論別人,批評別人, 對別人有非議。 當然有這個 老子講的非議人, 也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人,大概是當時的這個統治者、 領導者。 這些人, 可能孔子在講話裏邊,對他們的批評非議比較多, 所以老子在這裏邊很善意的勸告他: 深察聰明近於死者,好議人者.......
下一句話,博辮廣大危其身者。 說這個人哪很淵博,知識淵博、善於辯論 那這個了解的問題視野非常寬廣,了解的問題很多。可是這樣反而會危及自己的原因在哪裏呢? 發人惡者,也就是老去掲別人的短處。有的人就是這樣嘴尖舌利,經常盯著的就是別人短處,逮著機會就給他這個冷嘲熱諷一下。 老子覺得,這都不是一個什麽好的這個品質。一個人博辮廣大危及身者,原因就在於好掲人之短 發人惡者。 對, 所以老子最後說啊,你為人子者不要老是隻考慮自己,你做人家的兒女,要考慮父母,不要隻考慮自己; 為人臣者,也不要隻考慮自己,你還得考慮一下你的君主。
對,所以這是老子見孔子給他講的這段話,我們概括起來: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容貌若愚 大智如愚,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守拙。 采用的守拙這樣的智慧, 這才是真正富有智慧的這種表現。 好,這是我們說的《史記》裏邊 講的這個第二段的內容。 這件事啊, 可信度非常高,因為在《老子韓非子列傳》 和《孔子世家》兩個地方都記載了這件事情。
我認為這件事,在我們的文化裏麵富有重大的這種象征的 意義、 象征的意義。所以孔子出來之後,也覺得老子講的對他非常地 這個有作用,非常地有啟發。有一句著名的概歎,老子其猶龍乎。老子這個人呐,就像一條神秘莫測的龍,所以現在我們在各個道觀裏還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匾額,老子其猶或者是猶龍氏,指的都是 孔子見老子這件事。 猶龍氏也是老子的另外一個名稱。
現在我們來說第三段: 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
為什麽叫函穀關呢?
各位同學,我們古人寫信的時候,把它當做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 信寫完了,用錦盒,用木盒把它封起來。當然,這錦盒,木盒是長方形的了 中間有深槽,那這函穀關的形狀。 就像這封信的錦盒木盒一樣非常的幽深狹長。 函穀關的關令尹叫做喜, 他知道有貴人要過關,就在關口等候。 老子呢,騎著一頭青牛,就過來了。
老子為什麽要出關呢?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道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 和儒家不同的氣質。 什麽氣質呀? 實在不行就理智地走開。老子在朝廷裏邊做官受到排擠, 一看到無以可為,甚至連自己都無法自保 所以就出關西行,要隱居。一片綠野飛白鷺,半空紫氣下青牛。 紫氣東來說的就是這段典故。
所以喜就把老子攔住了: 我聽說啊,你要去隱居了。你不能過我這個關,當然你實在要過也可以, 強為著書,你要把你的思想留下, 要不然這關你就過不去。所以老子沒辦法,在函穀關盤桓了幾日,把自己平生的心得和智慧,凝結為五千字的一本書。
哎,其實說書也是比較勉強, 現在連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寫個論文都得三四萬字。 看這個隻有五千字,大概按照字數來講隻能算一篇文章,但是這裏麵凝結著人生的大智慧。
書寫完了 老子就出關了,去什麽地方了呢?《史記》裏麵講"莫知所終"。搞不清楚出關到底去了什麽地方。 所以關於他出關有幾個說法, 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 老子出關以後就在我們這個地方終南山樓觀台開門立教,講授《道德經》。
當然,話可以這樣說,但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切的曆史根據確切的證明,老子出關以後的確是到終南山樓觀台來了。
不過這終南山樓觀台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已經是天下第一道觀。
曆代的這個皇帝呢,也都對這個地方有追封。 由於我們到現在沒有確切的曆史考證證據, 我們就不能夠說: 老子出關以後一定到這個地方來了。
另外一個說法呢,那就更加奇妙: 老子騎青牛,直接奔印度去了,把釋迦牟尼給教出來!
大家也別笑,在道教裏還真的有這本經典就叫作 《老子化胡經》點化的化,胡人的胡。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今天給大家講的道家,是先秦時代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思想流派,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
我不牽涉更多道教的內容,道教呢產生於中國的漢代, 以張陵張天師創立五鬥米教,也就是天師教為標識。 道家跟道教是有區別的,不可以把兩者混為一談。
道家主要是講道,而道教主要是講術。 養生術啊,煉丹術啊 呼風術啊,喚雨術啊等等。所以把兩者混到一塊,我們的課就沒法繼續下去了 在這個方麵,我給大家引一段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劉勰對這個問題的概括。
劉勰說啊學道啊,它要分等級:
上標老子,標榜的標,水平最高的學的是老子的智慧和哲學;
次述神仙, 中等水平的講什麽呢?講神仙之術、 養生之道。這也有它的合理之性;
下襲張陵,沿襲的襲。對,你隻是講這些道教裏麵的方術 那就流於對道的理解的低的這個層麵。
所以我們講課,求乎其上, 以求能夠僅得其中啊,千萬不要求乎其下, 那我們所得的就更低了。
所以這是我在 講老子的生平的時候,順帶給大家說的一個問題,要把道家和道教做一個這樣的區分。
總結一下:
關於老子的生平,我們主要講了三點:
第一點是,老子的出生地和他的名字;
第二個是,孔子向老子問道;
第三個是,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
也就是老子其人這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