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刀郎的一首新歌讓他再次出現在大眾媒體的聚光燈下, 其曲風一改往日浪漫純樸的告白,帶著歲月的痕跡轉向模糊不清的訴說,遠離了《衝動的懲罰》和《西海情歌》的單純心境,開始思考更加現實的問題。我禁不住感歎刀郎老矣,但他在我的心中仍然是那個在2002年烏魯木齊第一場雪中唱歌的青年。
第一次聽刀郎的歌是十幾年前我和朋友梅在新疆旅行的路上。 我們從新疆西部的伊寧市出發,計劃經巴音布魯克草原去吐魯番,哈密,然後回烏魯木齊。 梅是一個資深的驢友,當時她已辭去工作專注於周遊世界。 去新疆前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找到很多風景優美但鮮為人知的地方,去這些地方的交通很不方便,有時隻能雇車前往。 我們在新源縣的旅行社遇到了車隊的張隊長,我們向他說明了旅行計劃之後,他自告奮勇親自帶我們上路 。張 隊長中等身材,皮膚黝黑,臉上粗糙的皮膚和深深的皺紋帶著風吹日曬的痕跡,他清澈的眼神和質樸的笑容讓人覺得值得信賴。張隊長非常熱情開朗,喜歡唱歌講故事開玩笑,我們很高興和他一起同行。 一上路張隊長就開始播放車上的唱片,音響裏傳出一個獨特略帶沙啞的聲音唱關於烏魯木齊的第一場雪。歌聲中充滿西域色彩的旋律,和一望無垠的新疆大地天然的融為一體,令人著迷。張隊長說唱歌的人叫刀郎, 刀郎雖然不是新疆人,但是他的作品和靈感全部來自新疆,新疆賦予了刀郎音樂的靈魂, 他的歌聲表達出新疆人豐富的情感。張隊長一邊開車一邊隨著刀郎的歌聲小聲哼唱,我恍恍惚惚的覺得也許真正的刀郎就是這個樣子吧。
張隊長是漢族人,父輩們在六十年代鬧饑荒的時候從甘肅逃難到新疆伊利地區定居下來,他在新疆出生長大,結婚成家,成了地地道道的新疆人。 他和妻子幾年前成立了一個車隊,雇了幾個司機專營旅遊業。他說外地人到新疆旅行交通是最大的問題。新疆地廣人稀,公共交通極少,公路設施不健全,有些地方地形複雜相當危險,很多象我們一樣的遊客選擇雇傭當地的司機和車。 即使是當地的司機也要經受各種挑戰,他手下的一位新手司機有一次在盤山公路開的太快拐彎的地方來不及刹車連人帶車飛下山穀。張隊長開車非常小心,一路上到處是坑坑哇哇的地方,隻要一不小心他的國產奇瑞小轎車就會在路上拋錨。幸運的是我們一路上很順利,很多路況險惡的地方都被他巧妙的化險為夷。張隊長接待過很多來自天涯海角的旅客,經驗豐富,服務周到。除了精湛的駕駛技術,他對我們的飲食住宿安排的也很到位,他在車上備了幾大包手抓羊肉和饢餅,路上找不到吃飯的地方時就從後備箱中拿出羊肉和饢餅充饑,又好吃又解餓,讓我們在荒蕪人煙的大草原上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張隊長和刀郎的歌伴隨著我們在路上走了整整五天,穿過雄偉壯麗的草原山川,路過成群結隊的牛羊和牧場,一路上風景如畫,我們的奇瑞快樂的行駛在蒼茫的天地之間恍若進入了世外桃源。
在接近巴音布魯克草原的時候張隊長突然問我們是否想順便去看望他的朋友某某鄉的田書記。他說田書記是這個地區的領導,他想見我們請我們吃飯。 我和梅感到莫名其妙,當地的書記為什麽要請我們吃飯?好像我們是什麽政府要員一般。 反正我們正餓著肚子也覺得好奇,就同意去看望半路上突然冒出來的田書記。 我們在一排簡陋的政府辦公房裏見到了田書記,除了食堂裏一兩個工作人員在準備食物之外隻有他一個人在辦公。 這裏比寺廟的生活還要簡陋清淨。 田書記可能是太孤單了,熱切的渴望有人去看望他。 他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且請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我們一邊吃一邊聽田書記講他的經曆。原來田書記是四川人,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做地方官。這裏是蒙古族自治區,鄉民都是牧民,據說是當年從俄羅斯返回的蒙古族東歸英雄的後代。田書記每次去牧民家拜訪傳達信息都要開車出去很久才能到達,難怪他會覺得寂寞,這裏的人真是太少了。 田書記看上去挺年輕,三十歲出頭的樣子,他期待著任期結束後返回老家過普通漢人習慣的熱熱鬧鬧的日子。 田書記的日常工作似乎沒什麽事可做,他花很多時間在讀書和收集石頭上。他和很多新疆人一樣熱愛奇石觀賞和收藏,他的辦公室裏堆滿了大大小小造型獨特的石頭。他說這裏的山水地貌造就了很多美麗的石頭,石頭是他最好的陪伴。吃完飯後田書記建議帶我們到附近的河裏去撿石頭,我們欣然同意。那條河很寬但是水很淺,我們在河中央淌水而行,在清澈的水中尋找奇形怪狀的石頭渡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傍晚我們告別了田書記,坐上奇瑞聽著刀郎的歌繼續向草原深處進發。
我們在新疆的旅途中碰到很多象張隊長田書記一樣的熱心人,他們性格淳樸,熱愛生活,和他們的偶遇讓我們的整個旅程充滿美好的回憶。今天因為刀郎的一首新歌再次想起那段新疆旅行的經曆,祝福刀郎,也祝福那些喜歡刀郎的歌聲和熱愛新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