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食客

同城食客與所有朋友同享
個人資料
正文

嚴峻的話題:中國實現現代化了嗎?/無“根”之痛/轉載

(2019-05-29 09:43:11) 下一個

嚴峻的話題:中國實現現代化了嗎?/無“根”之痛/轉載
第1-5集:一個嚴峻的話題:中國實現現代化了嗎?(顧為群“中國現代化思考”係列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Mn_GOvSLE&t=67s

——————————————
魯不遜:中國,無“根”之痛
由 EW.EDITOR · 2019年5月28日

作者:魯不遜 

一、華為要生”根”

壞消息一個個傳來,事情越來越糟糕。

§ 開始,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管製“實體名單”;

§ 很快,穀歌公司限製華為在Android方麵的合作;

§ 馬上,芯片設計商ARM稱將暫停與華為的業務;

§ 預估,微軟和Intel隻怕也會有跟進動作。

§ …………

如果原來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實體名單管製”隻是一種“聲色曆茬”的恐嚇,那麽穀歌公司Android係統的終結,ARM芯片的截流卻是實實在在的“釜底抽薪”。

並不害怕政客聲嘶力竭的虛張聲勢,也不擔心大國博弈帶來的致命均衡,市場的力量最為強大,總能找到生存空間。

最讓人擔憂的是來自穀歌和ARM這樣的“精準打擊”,因為這種打擊很難找到破解方法,對於華為來說,這是一種“根”的被切斷。

“根”被切斷,很難再生,這不是一家企業僅僅靠著精神和意誌就能迅速重建,甚至不是一個國家一年兩年就能“自立更生”的。

如果有一天,當華為在這個國家不再“一枝獨秀”,不再如此孤獨地挑戰手機全產業鏈時,可能就是一個有“根”的國度。

因為現代社會“根”的建立,它不僅需要天才的引導,需要技術的突破,也需要標準的製定、更需要時間的沉澱,甚至還需要文化上的認可。

這種“根”一旦形成,它就是整個產業鏈最頂尖的存在,對整個行業具有生殺予奪之權。

就連ARM這樣的“根”部公司都表示,它之所以受到特朗普政府禁令的影響,是因為它的設計包含“美國原產技術”。

“根”在美國,這也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屈服特朗普政府的原因。

而華為之所以成為此次攻擊頭號目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為想要成為一家“根”企業。

它在5G方麵的標準製定,它在芯片底層方麵的設計,它在操作係統方麵的研發,都是在生“根”。

這樣一家想要生“根”的企業,才是特朗普政府最擔心的對手。

二、什麽是”根”技術?

那什麽是現代社會的“根”?

“根”是社會最底層的基石,也是文明運轉的軸承,它是碳基文明的驅動引擎,也是“蓋亞星球”的穩定之錨,它是創世之源,無可替代。

§ Android係統是安卓手機行業裏的“根”;

§ 微軟的windows操作係統是PC電腦的“根”;

§ ARM架構是全球計算機芯片行業的“根”;

§ Linux開源體係是很多軟件服務的“根”;

§ Raspberry Pi是各類硬件係統的“根”;

§ WordPress是很多個人網站的“根”;

§ 曾經的13台“根”服務器是互聯網的“根”;

§ 以太坊的ERC20協議是很多加密貨幣的“根”;

§ …………

看看上麵的每一個“根”,無不對行業影響巨大。

以“根”服務為例,世界上曾經總共有13根服務器,大都建在美國,如果有一天美國將這些服務器關閉?

幸運的是,中國在這方麵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布局和應對,但其它的“根”呢?

再以網絡運營技術為例,Google三大技術文檔: Google file system,Bigtable, MapReduce影響深遠,是目前互聯網公司大數據業務的運營基礎,這些“根”技術讓擁有億級用戶的大平台確保用戶網上自由“衝浪”。

穀歌目前正在申請的專利涉及到的領域最為廣泛,包括了機器人相關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以及無人車和無人機。除此之外還包涵了雲計算和雲存儲、移動設備、可穿戴技術如交互式紡織品,以及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和智能家居設備。

穀歌目前正在申請的專利涉及到的領域最為廣泛,包括了機器人相關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以及無人車和無人機。除此之外還包涵了雲計算和雲存儲、移動設備、可穿戴技術如交互式紡織品,以及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和智能家居設備。

這些現代文明的“根”技術,它既是頂尖學者的功勞,也是全人類的智慧。

就像歐氏幾何學五大公理一樣,它是整個科學大廈的“底座”。

但這些“根”技術一旦被商業公司控製,它可能是改造社會的利器,也可能是商業壟斷的元凶。

如果這些“根”技術一旦被強權用於非和平競爭,那就會造成全世界的“倒退”,這次特朗普政府的動作就是一種體現。

所以Android與華為產業鏈切割,任正非也表達了焦慮,雖然備胎“鴻蒙”被提上日程,但Android是一個完整生態,“鴻蒙”要達到這種“根”級別絕非旦夕之功。

如果Android再被美國政客用來對付小米、OPPO等企業,中國手機企業再強再多也仍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弱勢地位”,這就是“根”技術的可怕之處。

任你肌肉再強大,它捏著你生命的睾丸。

很可惜,我們很少看到屬於中國的“根”技術。

三、中國為什麽缺少”根”技術?

要成就一個“根”的技術,並不容易。

要成為一個“根”的國度,難上加難。

歐洲數代積累,才催生了愛因斯坦這樣的巨匠和量子力學群星。

美國百年的基業,才成為現代各種“根”技術的發源地。

當下中國,表麵看很“現代”,但思想上的“根”沒有太多改變,技術的“根”上也沒有做出貢獻。

這麽多年來,中國的確是沾了歐美“根”技術的光,從計算機、互聯網到智能手機,我們不過是結合了自己的成本和人口優勢,非常取巧地獲得了40年的財富紅利。

本應該戰戰兢兢並且居安思危,可我們卻自以為這是“中華智慧”。

這些年經濟的飛速發展添了急功近利的毛病,這種氛圍更是“根”科學的大忌。

直至今日:

有太多人還沉迷於“權健神藥”中不能自拔,渾然不曉這是一種“幸存者偏差”;

有太多人還沉浸於“點穴手法”的博大精深,死不承認徐曉冬47秒KO點穴大師;

有太多人還沉湎於“國學易經”中神神叨叨,根本不知道隻有數學大師萊布尼茨從中悟出“二進製”。

自我欺騙精神渾渾噩噩,思想腐朽大腦一團漿糊。眼中看到的全是皇宮紅牆的奢靡榮耀,心中追求的全是一夜暴富的鍾鳴鼎食。

這麽多年來,我們既沒有“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無限,也沒有低下頭計算過亞原子的“微觀世界”,雖然表麵繁華,但都是無根的幻象,一切太經不起推敲;

正因為如此,一隻北美的川普蝴蝶拍下翅膀,可以在太平洋西岸卷起駭人巨浪。

中國缺少“根”技術的原因可以簡述如下:

1. 缺乏對原創的尊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仍然力度不夠;

2. 個人創造力缺失,各種枷鎖仍然桎梏著天性和靈魂;

3. 深度思考漸行漸遠,在移動互聯網中“娛樂至死”;

4. 對形式邏輯毫不在意,理性思考至今是稀缺資源;

5. 對科學的熱愛越來越少,對明星的打賞越來越多;

6. 對內心極致的追求愈來愈淡,對臉上極致的追求愈來愈濃;

7. 對精神的追求被視為可笑之舉,對財富的追求極盡欺騙之能事;

8. 時間的積累也是重要的方麵,中國步入現代文明的時間並不長;

9. …………

總結起來就是:中國缺少“根”有太多原因,最核心表現在缺少原創能力。

誰能做好中國芯片

中國缺少“根”有太多原因,最核心表現在缺少原創能力。

我們沒有能力發現一個新的數學理論,沒有辦法創立一種新的加密算法,沒有靈感總結出一個新的物理公式,沒有信心構建一種新的程序語言。

說具體點,就是缺乏一種開創全新理論、全新科技、全新產業、全新思想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把具有這種能力的人視為“異類”,加以嘲諷。

在很多“聰明人”看來:隻要不能迅速賺錢,那就是一個愚蠢。

四、如何才能有”根”?

那怎麽樣才能擁有“根”技術?

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還是以華為這家“根”企業為例來分析。

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其實隻有兩種,一種是華為,另一種是房地產。

雖然說得有點偏激,但也道出了某種本質:當其它企業都在瘋狂地賺快錢時,隻有華為在兢兢業業搞開發。

看看以下華為的“行為模式”,就是一個尋“根”企業的樣子:

華為2018年研發費用1029億元,超過微軟、蘋果躍居全球第4。

賺錢之後將更多錢投入到研發中,追求的不是一年的枝繁葉茂,而是百年的開花結果。

華為體係有700多數學家,800多物理學家,120多化學家參與了係統研發。

對理論人才和基礎學科如此重視,華為才能短時間在通訊設備、5G擁有“根”技術。

2001年華為發展良好,內部卻發布《華為的冬天》一文,提醒企業“向死而生”。

居安思危,極具危機意識,眼光深邃,看得更加長遠,這是“根”企業的思想智慧。

任正非曾經表示,如果退休了要去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

除了在商業方麵要取得成功,也應該對科學真正的熱愛。

2019年華為公布核心供應商共有92家,33家係美國廠商。

以開放的全球性姿態,整合一切優秀資源,而不僅僅隻是閉門造車。

就算特朗普政府如此高壓,任正非在記者會上諄諄告誡“不能把買華為與愛國簡單等同起來”,並且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蘋果”。

思想清澈,格局遠大,價值普世。沒有因為對方的粗暴舉動而影響自己的理性表達,這是一個“根”企業領導的大視野。

從華為的這些“行為模式”裏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如果想站在金字塔尖,想擁有“根”技術。

§ 它一定不是短期行為,需要強大的心力和遠大目標堅持;

§ 它要保持一種開放姿態,遇到再大阻力也不能“自我封閉”;

§ 它是一種真正的熱愛,而不僅僅隻是一種商業需求;

§ 它是對人才的尊重,認識到人是“根”技術的創造者;

§ 它是對基礎學科的重視,而不是僅僅追求“炫技表現”;

§ 它是對原創力量的認可,而不是僅僅隻是商業變現;

§ 它是對事物本質的向往,而不是隨波逐波愛上形式主義;

§ 它甚至是一種價值觀的重塑,就是對普世情懷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當華為在這個國家不再“一枝獨秀”,不再如此孤獨地挑戰手機全產業鏈時,可能就是一個有“根”的國度。

五、中國,成為世界的”根”

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定是世界的“根”。

關於“根”的思考,我們醒悟得太晚。

關於“根”的建設,我們行動得太少。

美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根”的國度,能夠施實“長臂管製”。

因為它曾經是世界的“燈塔”,以開放的胸襟,吸引著全世界的精英。

而這些精英,能夠引領世界,並具有從無到有開創新世界的能力,為美國紮下無數的“根”。

今天特朗普政府的行為,都是在消耗美國百年曾經的“根”資源,雖然短時間內聲勢浩大,但都是極端化的反“根”行為,對美國的長遠發展並非好事。

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而言,從來不怕競爭,反而更加清醒,知道過去缺失創造“根”的能力,“痛”定思“痛”,應該進一步秉承以下“根”的理念:

§ “改革開放”是思想的“根”,這也是40年來發展第一推動力;

§ “市場競爭”是經濟的“根”,這也是華為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

§ “公平自由”是社會的“根”,無時無刻都應該讓人感受得到平等;

§ “依法治國”是正義的“根”,才能讓國際人才擁有安全感;

§ “人盡其才”是技術的“根”,要給工程人員自由創造的空間;

§ …………

如果不做以上這些紮“根”行為,表麵再強大也隻是沙灘之上的大國,虛無縹渺的海市蜃樓而已。

我們不能僅僅看到GDP這些光鮮數字,更需要有中國的微軟、中國的高通、中國的Intel、中國的波音這樣無數的“根”企業,正是這樣一個個的“根”才構建了現在的美麗“根”之國。

在一個“根”的世界,沒有彎道超車的投機取巧,有的隻是持之以恒和赤子之心。

人若無根,身似浮萍;

國若無根,繁華若夢。

今天的無根之“痛”,是否能成為未來發展的第一推動呢?

來源:量子學派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