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食客

同城食客與所有朋友同享
個人資料
正文

笑死人——「偷搶」也「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轉載

(2019-02-08 10:07:35) 下一個

1,電影《無名之輩》——笑死人——「偷搶」也「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轉載

http://www.haitum.com/movie/9752.html&play=0-0
https://v.qq.com/x/cover/tpa0c309erq2p7t/i0029qg9wib.html

等一等 - 任素汐(著名電影《驢得水》主角)
(電影《無名之輩》片尾曲)

等一等 再等等
烏雲背後的月亮
等著風 等著風
等一等 再等等
窗台外麵的花朵
等雨聲 落雨聲
我在等什麽
是在等冬去春來
還是等一樹花開
是否時光太快
冬去春來啊
時光太快
等一等 再等等
路上行人的腳步
太匆匆 太匆匆
等一等 再等等
突然落下的夜晚
都入夢 都入夢
我在等什麽
是在等冬去春來
還是等一樹花開
是否時光太快
冬去春來啊
時光太快
長路漫漫啊
等我慢慢走
踏歌而上
人聲熙攘
身影消瘦
我慢慢走啊
這人山人海
越過山丘
趟過河流
歌聲悠悠
長路漫漫啊
等你慢慢走
踏歌而上
人聲熙攘
身影消瘦
你慢慢走啊
這人山人海
越過山丘
趟過河流
歌聲悠悠
等一等 再等等
烏雲背後的月亮
等著風 等著風
等一等 再等等
窗台外麵的花朵
等雨聲 落雨聲

2,厲害了!平均每個中國人將“擁有”兩台監控探頭(圖)

文章來源: 法廣 於 2019-02-05 14:20: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像前攝像監控設備路透社照片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DC 上個月30 號發布的報告預測,2022 年中國視頻監控攝像頭部署量將達到 27.6 億台。按照上述預測計算,近14億中國人,平均每一個人將“擁有”兩台受監控探頭。該報告還稱,中國未來幾年裏將在提升跟蹤活動的技術能力上再花 300 億美元。

據自由亞洲報道,2022年中國每人可“擁有”兩個監控探頭。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安全和監控技術市場。國際市場調查公司IDC發表報告預測,中國和美國是當今兩大人工智能(AI)發展速度最快和潛力最大的市場。研究公司 IHS Markit 預測,全球用於在視頻畫麵中搜索麵孔的服務器將有四分之三被中國購買。去年 9 月,中國人臉識別技術開發公司商湯科技獲軟銀中國 10 億美元投資,估值達到 60 億美元。2017 年 10 月,它的競爭對手曠視科技 Face++ 也獲得了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的 4.6 億美元。

據中國媒體界麵新聞1月30日的消息稱,IDC預測,到2022年中國視頻監控攝像頭部署量將達到27.6億台。報道還稱,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公共視頻監控網絡獲得了長足發展,不僅在提高治安水平、預防和打擊犯罪方麵成果卓著,也有效改善了交通管理、應急指揮、防災預警、市政設施搶修等工作效率。

據自由亞洲采訪山東龍口維權人士薑國臣表示,他熱愛國家一草一木,但對部分官員和警察感到失望。他質疑道:“耗費巨資用於監控,網絡監管,究竟是為了民眾利益,還是為了維護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我本人有親身經曆,我於2017年進京上訪,被當地接訪人員將我們兩人打傷,住在北京天壇醫院。其中一人被打至兩處骨折,我們多次報警,卻無人受理。警察告訴我們‘監控視頻壞了’,中國如此法治讓百姓難以相信。”

當前,中國各地大街小巷部署了人臉識別係統,記錄了路人的一舉一動。政府將其稱為“智慧城市”。媒體報道,1月28日,福州市政府、福建省算域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福州“城市大腦”合作備忘錄,助力福州市智慧城市建設。據悉,福州“城市大腦”是“數字福州”的智能中樞,將實現城市運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化。

據自由亞洲早前報道,中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視頻監控係統,該係統能準確識別行人年齡、性別、穿著等。江蘇維權人士邵明亮對自由亞洲說,政府部署的監控視頻,早已全麵覆蓋中國的上空:“監控是全覆蓋,無縫隙的。越來越收緊,在方方麵麵。每一個死角都加強了各種監控。我現在就被軟禁在一個山區,我現在就有三至四個高清探頭包圍,對著我屋子周圍。還有很多人在看守著我。我早已提前超過中國人的平均(探頭)水平。”

據報道說,在中國龐大的視頻監控係統“天網工程”建成之後,又一項以農村為目標的“雪亮工程”已於去年起步,並首次納入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廣東一家企業為雪亮工程推出一套監控係統,利用家庭電視機與智能手機,推動監控視頻入戶。據官媒稱,“雪亮工程”是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據廣東一位基督徒陳女士告訴自由亞洲,當地到處是監控探頭:“現在都是這樣,遍地都是監控。隻是對有影響的人,他們(警察)才去處理。對於一般的騙子,居民受騙,他們都不管的。對百姓來說這是一種監控,肯定不是保護,保護的是他們政權。”

據報道說,一個月前,國際市場調查公司IDC描繪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10大趨勢,其中包括機器學習、融合視覺、語音、語義等多模態電腦開始落地,以及人工智能從雲端部署向邊緣電腦計算擴展。輿論認為,中國智能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首先是滿足監控的需要,而非提高生產能力。
--------

3,瑞士也發出警告:華為涉嫌威脅瑞士科技機密(圖)
文章來源: 法廣 於 2019-02-05 20:47:0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為瑞士湖光山色一景

瑞士開始表達對中國華為威脅科技安全擔心。就“保羅謝爾研究所將引進使用價值2千萬美元的華為網絡基礎設施。瑞士情報局前局長警告此舉危險。”情報專家擔憂:保羅謝爾研究所-瑞士最重要的自然及工程科學研究基地-要將科技情報拱手送人。華為涉嫌進行海外間諜活動的話題再次被瑞士媒體推上風口浪尖。

據瑞士新聞報道指,瑞士原情報局局長警告:華為威脅瑞士科技機密。“保羅謝爾研究所將引進使用價值2千萬美元的華為網絡基礎設施。瑞士情報局前局長警告此舉危險。” 華為涉嫌進行海外間諜活動的話題再次被瑞士媒體推上風口浪尖。

報道說,保羅謝爾研究所究竟何方神聖,以至於其網絡安全得到公眾如此之關切?要知道,這家研究所是瑞士自然科學及工程科學最大的科研機構外部鏈接,其尖端研究涵蓋物質材料、能源環境及健康科學等重要科研領域。其年度科研基金3.9億瑞郎主要來自瑞士聯邦。研究所的通訊係統中無疑滿載著高精尖科技機密,難免需要保有防備覬覦之心。

2月3日,瑞士記者Lorenz Honegger發表在《瑞士周末報》上的一篇名為《中國技術遭嚴厲批評》的文章被多家地方報紙轉載。

“幾個月來, 美國一直在向友國施壓,要求其不要和華為合作建立5G網絡...... 波蘭以間諜指控為由逮捕了當地華為的銷售經理、英國牛津大學也宣布叫停華為提供的資助......但瑞士卻正相反,” 作者在《瑞士周末報》的文章中提到,Sunrise和瑞士電信兩家最大的移動運營商均采用了華為網絡,“而2019年,這家中國企業在還將繼續在瑞士‘勝利進軍’。”

消息說,1月25日,保羅謝爾研究所(PSI)和一家伯爾尼公司簽了一個“大單”:該公司將在未來5年內,向研究所提供價值2千萬美元的、包括網絡設施、服務器、存儲安全技術和軟件在內的多類華為產品,以取代並拓展研究所現有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Honegger在文中引用研究所發言人的話:“PSI正在采取一切預防措施,以防止任何類型的、不必要的數據泄漏。同時,研究所還與聯邦情報局合作,以發現和打擊非法活動。”

報道說,盡管研究所如此表態,但瑞士聯邦情報前局局長Peter Regli並不買賬。他對《瑞士周末報》說:“如果華為可以為保羅謝爾研究建設網絡通信,那中國就不用再向瑞士派送情報人員了。” IT安全專家Alexander Hermann也在采訪中表示:即使專業人士也往往難以證明通信產品是否被用於間諜活動, “至於華為公司,這種風險肯定存在。但並非所有客戶都麵臨同樣的風險。”

與此同時,外交部和聯邦通訊局則指出“沒有具體跡象表明使用華為產品從根本上具有風險。” 而聯邦議會的綠黨國民院議員Balthasar Glättli也就保羅謝爾使用華為技術之事表示,盡管華為間諜攻擊的可能真實存在,但如果一味專注於防範中國電訊供應商,便會給美國公司提供可乘之機。

據Honegger在文章最後指出,華為瑞士公司不接受Peter Regli的批評,並要求後者給出支持其言論的證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Regli先生已經20年沒在情報局工作了,” 華為瑞士公司的發言人對《瑞士周末報》說。在今年2月剛剛結束的一場國際媒體圓桌會議中,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表示外部鏈接:“無論是華為,還是我個人,都沒有收到過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正當信息的請求。”

《瑞士周末報》在相關文章中另外提到:早在2018年8月,瑞士時任通訊部長洛伊特哈德參觀華為深圳總部時,華為高層Eric Wu就曾明確表示華為不從事經濟間諜活動。不僅如此,他還反詰道,以此邏輯,人們也可以質疑瑞士對外國企業“做手腳”。對此,洛伊特哈德部長當場笑答:“人們永遠無從知曉。”

據報道說,自2009年落戶瑞士以來,華為瑞士公司的員工從50名增長到350名,而其主導業務便是同瑞士兩家通訊運營商Sunrise和瑞士電信Swisscom的移動網絡設備建設。瑞士另外兩家電信運營商UPC和Salt的網絡也在使用華為組件,不過對華為的依賴程度相對較小。

華為瑞士公司選址首都伯爾尼近郊Köniz,同瑞士電信Swisscom總部可謂僅有“一牆之隔”。《新蘇黎世報》(NZZ)在去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這一決定有其特定緣由:自2008年以來,瑞士電信市場的這一領軍企業就與華為建立起業務關係。 Swisscom的固定網絡至今仍然依賴華為的網絡組件。

報道說,當下,5G網絡建設無疑是全球技術競爭中各方“搶奪”的重要市場。引進技術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網絡設備供應商在產品中安裝‘後門’的憂患。《新蘇黎世報》評論文章寫到:“專家相信,美國和中國都不會回避此種操作。”

法廣RFI 小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