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食客

同城食客與所有朋友同享
個人資料
正文

徐文立:特朗普和習近平到底有什麼特殊的私人關係?

(2018-12-03 14:56:49) 下一個

特朗普和習近平到底有什麼特殊的私人關係?
徐文立
(2018年12月3日)

12月1日特朗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G20會議期間進行了會談。雙方都特別重申了特朗普和習近平因為有什麼特殊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方才得以在中美貿易大戰如火如荼的關鍵時刻會晤,並達成某種程度的「休戰」。

習近平中共方麵則成功地對中國大陸民眾屏蔽了:這是城下之盟的「休戰」,期限隻有90天;而且,習近平中共方麵承諾了要進行全麵的「痛改前非」式的改變(哪怕是再次的欺世),才得以「90天休戰」;由於屏蔽成功,在中國大陸,他們又在一定程度上地修飾了習近平外交全麵失利、並一貫「前倨後恭」的頹像。

所以難怪:特習會之後,他們的禦用文人梅新育會說出:「『抉擇是重要的,教訓是可以吸取的』。一旦曆史將國際經濟政治體係主導大國的責任放上中國肩頭,我們才能不至於全無準備,手足無措,以致錯失良機、陷入困境」的夢囈。之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才會教訓美國人學習中共,也創造美國版的「四個自信」。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特朗普和習近平到底有什麼特殊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有的話,那是什麼樣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又是怎麼得來的?這些私人友誼、或者交情,有沒有危及到雙方的國家利益?

既然,特朗普和習近平二位都曾經在許多重要場合,強調了他們之間有特殊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我們就權當他們之間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是真事實。我們作為局外人不可能真正知道內情;但是,一旦二位國家領導人的友誼、或者交情影響、甚或決定了雙方的國家利益和世界性利益,那就不是隱私,而是公共事務了,我們作為世界公民就有權利和責任——請這二位領導人向世界公眾說明他們基於什麼樣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在影響、甚或決定了雙方的國家利益和世界性利益!

合理地推想一:在2015年6月,特朗普以「共和黨競選者身份正式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前,習近平可能並不知道特朗普是何人;習近平在「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決定增補習近平為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2010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決定習近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之前,特朗普也不大可能知道習近平是何人。
甚至可以說,特朗普不參與大選,特朗普知道習近平是何許人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同理,特朗普不參與大選,習近平知道特朗普是何許人的可能性,也幾乎等於零。
除非,當年作為地方官員的習近平與作為大商人的特朗普真有過特殊的私交。

    合理地推想二:習近平一旦得知特朗普2016年當選了美國總統,做了五件超乎外交路徑的行動,才得以和特朗普建立了特殊的私人友誼、或者交情 ——
(1)習近平立即派他的經濟馬仔馬某帶著巨大的經濟誘惑、或承諾得以麵見特朗普;
(2)習近平利用他手中的特權,及時地幫助化解和消除了特朗普商業王國在中國大陸的所有法律糾紛和難題;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
(3)習近平在特朗普正式就職不足3個月,2017年4月6日到訪美國海湖莊園、與特朗普舉行元首會晤;
(4)習近平破例在北京皇家「故宮」——乾隆居所建福宮及寶藴樓,超規格款待特朗普夫婦;
(5)據「知中共人士」何某透露,習近平的女兒在阿根廷G20會晤前,再次來到哈佛大學讀研,可以合理的解釋為:習近平既滿足了女兒再次升造、升值的慾望,又向美國送出了不會和美國交惡、交戰的人質;

當然,可能還有更多??

附件1-5

附件一:

From: cheung ck <bl0917@gmail.com>
Date: 2018年11月29日 週四 下午1:36

川習會是試金石——川普是政治家還是資本家?                    
畢汝諧(作家 紐約)
(2018年11月29日)

川習會在即,這是檢驗川普是政治家還是資本家的試金石。
如果川普是政治家,就會按照彭斯所言,要求習氏作出決定性讓步;否則將以新冷戰剝奪習氏賴以與美國競逐王座的國力。

如果川普是資本家,那麽彭斯所言隻不過是資本家漫天要價的一種噱頭;川習二人將一頭鑽進錢眼,點數鈔票。

十月革命後,列寧有言:我們要吊死資本家;而資本家為了賺錢,會賣給我們繩子。

附件二:

特習宴後白宮發表聲明 美中貿易戰暫停火
聲明全文:
https://www.voachinese.com/a/WHITE-HOUSE-STATEMENT-TRUMP-XI-MEETING-20181201/4683210.html

星期六夜晚,白宮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工作晚宴發表聲明,稱這是一次“高度成功的會談”,並宣布明年1月1日不對中國產品增加更多關稅,而中國則同意購買大量的美國產品,包括立即購買農產品。雙方還同意就“結構性改變”的問題展開談判。白宮聲明全文翻譯如下:
美國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和中國國家習近平完成了兩人及雙方最高級代表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雙方所說的“高度成功的會談”。

非常重要的是,習主席做出了不起的人道主義姿態,同意把芬太尼列為“管控物質”,這意味著向美國出售芬太尼的人將依法受到中國最重的處罰。
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總統同意在2019年1月1日,他將把對價值2千億美元的產品的關稅稅率保持在10%,而不是在那一天提高到25%。中國將同意從美國購買仍未商定但數量非常大的農業、能源、工業和其它產品,以減少我們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中國已同意立即從我們的農民那裏購買農產品。
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同意立即開始有關結構性改變的談判。這些結構性改變涉及強製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業和農業。雙方同意,他們會努力在未來90天內完成談判。如果雙方在這個期限內未能達成協議,10%的關稅將會被提高至25%。
雙方還一致認為,朝鮮問題取得了巨大進展;特朗普總統將和習主席一起,並與金正恩委員長一道,努力實現一個無核的朝鮮半島。特朗普總統表達了他對金委員長的友誼和尊敬。
習主席也表示,如果先前未獲批準的高通-恩智浦協議再次呈交於他,他對批準協議持開放態度。
特朗普總統表明:“這是一場精彩的、富有成果的會談,對美國和中國具有無限可能性。與習主席合作,是我的榮幸。”

附件三:

特習會結束,北京被套上了緊箍咒?
文章來源: 法廣 於 2018-12-03 08:07:02
 
特習會結束,中美暫時刹住了貿易大戰,但給中國的隻有三個月期限,否則美國將把目前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中方還向美方承諾一係列結構性改革,但要兌換承諾十分艱巨,因為這是觸動利益集團、很可能動搖習近平獨裁權力的“結構性改革”。如果兌現不了,中美再開大戰,然而,中國經濟正在麵臨寒冬…….九十天,習近平能做什麽?

美國壓力

從中方對內部報道不願公開承諾包括“強迫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和農業等方麵的結構性改革”以及“90天”期限這兩個要命的細節來看,習近平這次是很不情願地向美方做出了重大讓步。尤其是結構性改革,習近平承諾與美方進行談判。中方同意購買美方農產品和能源,形同把中方之前兩輪對美國的貿易報複取消了,而美方對中方的兩輪貿易措施原封不動。

中方能在90天就如此重大的結構性改革與美國達成共識嗎,許多專家懷疑,有分析人士表示,就算兩國能就知識產權保護、網絡盜竊等達成共識,也不能排除美國未來要求北京在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香港明報的社評指,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等一些經濟問題下,中美能達成遏製貿易戰升級的停火協議,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喘息機遇,北京可以時間換空間。

但是,習近平麵臨的時間不多。

黨內反對聲此起彼伏

結構性調整的問題沒有那麽簡單,一些分析人士指這將影響習近平的布局,習近平本來計劃強化國有企業等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基本盤和支持力量,如果向美方做出這一讓步,影響到他的權力;另外結構性調整牽涉到各方麵的利益集團,習近平要動利益集團很難不招致反彈。

況且,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共黨內反習的聲音此起彼伏,一直沒有斷過。據香港中文大學客席教授林和立引述北京消息人士,說服美國給中國放綠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功臣、前總理朱鎔基不久前在一個聚會場合就指責習近平沒有履行中國的入世承諾,朱鎔基在這個場合表示:“遵守世貿規條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有好處”,言外之意指責習近平掌權六年以來使中國愈來愈偏離世貿開放市場的原則,終於讓特朗普找到發動貿易大戰的理由,以至於歐盟同美國一道,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讓中國在世界變得十分孤立。報道指,朱作為鄧小平生前欣賞的黨國幹將,在國務院部委影響力不可小覷。

曆史學者章立凡日前曾對美國之音表示,無論是“貿易戰”還是“貿易摩擦”,確已加劇了中共內部的矛盾。目前麵臨自六四事件以來最大的困境,也是現任領導人上台以來麵對的最大挑戰。其權力在年初修憲時達到頂峰,現在恐怕很多人在質疑領導能力,如把中國經濟帶入了險境,把中國的國際關係帶入了孤立。

經濟寒冬

習近平這次向美國承諾結構性改革有他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的理由。中美貿易戰,一波緊似一波,已給中國經濟造成不小後果。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A股持續低迷,人民幣匯率走貶,最新的製造業P MI指數跌至榮枯分界臨界點,這些都是對中國經濟預期信心受挫的反應。

周四公布的一份由瑞士聖加侖大學的艾佛涅特和富裏茲撰寫的全球貿易報告指出,美國的貿易限製對中國出口的實質影響總額達到3690億美元,遠遠高於受關稅影響的2780億美元商品。報告稱,在今年的貿易戰中,有三分之一中國出口受到牽連。

華爾街日報周五報道稱,“特習會”前中國經濟烏雲壓頂。中國的經濟環境正在迅速惡化。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PMI降至逾兩年低位的統計報告,顯示經濟放緩壓力進一步加大,內需也開始顯現疲態。其實,在11月28日,財新網有一篇關於中國就業寒冬來臨的翔實報道,指中國就業形勢嚴峻,大量企業裁員,許多招聘崗位迅速消失,這篇題為“就業寒冬來臨202萬條招聘廣告消失了”的文章公布後被火速刪除。

中國經濟狀態不好。官媒卻在反駁經濟唱衰論,人民日報11月15日就有一片奇文“中國經濟底氣十足”,空唱經濟形勢大好。

特習會中國官媒有關特習會的報道也是有意掩蓋關鍵內容,用誇張的語氣把特習會形容成“改變世界的150分鍾”。大講“曆史會記住這一天”,吹噓“元首外交”,隻談對自己有利的“雙贏”。

宣告峰會“成功”之後,中方隻有九十天的時間來完成承諾。

附件四:

如何解讀川習會的“成果”?

本博曾於川習會之前發文展望了川習會的三種可能結果,見《展望一下即將來臨的G20川習會》一文。

 現在看, 周六的川習會雖然沒有聯合聲明,但雙方還是達成了相當共識和口頭的“各自公告”。 川習會結果基本就是我預估的第二種結果。

 分析如下:

1. 我曾於《展望。。。》一文中說過:“貿易戰停火”是個表象, 不算什麽成果。 真正的成果是:“三個月內期限內完成細節談判”。這句話的背後正是我預估的第二種結果裏的:習在那關鍵的4到5個項目必定對大部分項目做出了框架層麵的讓步。 這裏的邏輯是:A)必定是某一方做出大部分項目的讓步才會有這個“進入細節條款”的談判。B)川普是絕不可能做出大部分讓步的, 川普明擺著是進攻一方,習是防守一方。C)如果習也沒有做出大部分讓步,結果必定是不歡而散而不會是進入細節談判,川普更是肯定不會給習額外三個月來談什麽條款! 這個結果明顯是川給習定下個時間來落實其承諾的框架層麵的讓步, 防止習搞忽悠和拖延等。 而估計川普也可能做出了在1到2項中某種程度的讓步作為交換條件, 否則,要中方在短短的晚宴時間就吞下川普的全部要價,習是沒有這個授權和膽量的(因習現在是權貴的代言人和傀儡而已)。 所以“習做出了大部分項目的框架層麵的讓步”這個才是真正成果, 也正是我預估的第二種結果。 顯然這個成果是屬於川普的巨大勝利!

2. “貿易戰停火”是川普給習一個麵子,一個能讓習好給中國人民吹噓一點“自己的勝利”,好給中國經濟一點喘息。 用貿易戰停火換來中方的“立刻購買農產品和能源產品”,這正是川普拿了裏子, 習拿點麵子。 要知道美方的關稅一點沒減,中方原來停止購買的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卻要立刻恢複采購,那中方加的關稅就都加到國企身上了(這些產品都是國企壟斷的市場),因為國企也是政府的,隻是錢從左手放到右手而已,所以中方立刻恢複大批采購的實質等於是:中方撤銷了對美的報複關稅。川習會上誰輸誰贏真是一目了然,這裏再次為川普的勝利而鼓掌!

3. 未來的細節條款談判是關鍵,中共向來在執行細節上耍滑頭和鑽空子,川普要做的是找個懂得中共一貫技倆的高人參與談判,堵住中共可能鑽空子的那些漏洞,包括文字上和操作上的一切漏洞。 如果真沒有漏洞可鑽,那些條款可是要給中共的權貴資本扒層皮的,估計談判不會一帆風順。 不過好在川普優勢籌碼在手,談判如果破裂,不用等三個月,那25%關稅隨時可以加上去, 所以我早就說停火隻是表象。

據此分析看, 川普這回似乎是吃定了習主席, 貿易戰最終鳴金收兵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談判破裂的可能性也是有, 那就看川普是否在那些關乎中共權貴資本生存或中共政權安穩的條款上是堅持不讓還是降低要價和部分讓步了。 另外,需要觀察接下來的談判白宮方麵是有鷹派主導還是鴿派主導。 不過,我估計川普並不需要痛打落水狗, 在中共一方實在不能退讓的地方,川普會酌情考慮,靈活處理的。 所以我對鳴金收兵還是持樂觀態度。

至於股市, 今天開盤前的指數期貨已經衝上天了, 股市將如我預估的那樣再上一個台階。 但我還是相信我的直覺, 這個台階上去後SP500已經進入2800-2900 的高位了, 聰明的炒家都知道該如何操作,我就不多說了。。。

寫於周一開盤前。

附件五:

如何應對中國衰落才是西方真正的挑戰
BRET STEPHENS
2018年12月3日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81203/china-rise-series-declining-economy/

2009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撰文談論全球大國中的後起之秀:巴西。該雜誌表示,其經濟很快將取代法國或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聖保羅將成為世界第五富裕的城市。新探明的龐大近海石油儲備將提供額外刺激,還有強健、成熟的製造業作為補充。
為說明這一點,這期雜誌封麵是裏約熱內盧的救世主基督像如火箭一樣從山頂飛起。
這艘火箭從未抵達軌道。巴西的經濟如今正艱難地走出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這裏的謀殺率創下曆史新高,2017年每天有175人被殺。一位前總統入獄,另一位遭到彈劾。即將上任的總統是該國過去的軍事獨裁統治的崇拜者,隻有他認為應當將拷打過的那些人殺掉。
上帝要誰滅亡,必先捧其為未來之邦。

我是在讀《紐約時報》一則係列文章時想到《經濟學人》雜誌那篇文章的,這個發人深省的深入係列報道是關於另一個未來之邦:中國。“中國崛起”這一表述如今已成老生常談,我們更多地把它當成基本事實,而非一種似曾相識的預測——對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蘇聯,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以及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歐盟所作出的錯誤預測。
那麽當前關於中國所謂崛起的陳詞濫調,又為何要有所不同呢?
《紐約時報》的這個係列所給出的一個答案在於,北京雖然忽略了正統經濟秘方,即更大的市場自由度、更少的國家控製,但仍保持了繁榮態勢。這其中有可說道之處。常言道,量大了就會有質變,北京能夠提供的數量除了印度無人可及。
它還有殘酷。據勞改基金會(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估計,中國的強迫勞動者人數達到數以百萬計。在《Vox》上月一篇出色的新聞報道中,記者羅斯林·沃倫(Rossalyn Warren)從沃爾瑪購買的錢包裏發現了一張絕望的字條,她追蹤到了中國南方的英山監獄。字條上說每天做工14小時還要挨打。
暴政從長遠看是行不通的。但他們知道如何在短期內讓人們工作。
然而,即便是坐擁規模和勞力之便,中國也還是不行。2014年,中國官方公布的增長率為7.3%(美國則為2.6%),在這一年,瑞銀(UBS)估計中國因資本外流損失3240億美元。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2015年,這個數字翻了不止一翻,達6760億美元。2016年為7250億美元。

沒錯,一些資本流向了境外的生產性投資,而不僅僅是悉尼的公寓或列支敦士登的銀行賬戶。但還有一個事實是,46%的中國富人想要移民,多數想去美國。如果中國的前景真如中國的熱心支持者們所認為的那般光明,那麽為何中國最幸運的子女們會認為他們的未來在別處呢?
或許這是因為個人權利、民主選擇、法製、競爭市場、高透明度、低腐敗水平、獨立的新聞來源,以及思想、良心和言論自由度是無價之寶——西方人往往對這些習以為常,而且愚蠢地以為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將實力定義為吸引力而非強迫之力,那麽北京根本就算不上一個崛起的大國——到2020年,它還將以反烏托邦的願景對所有公民進行全麵監控和評分。它是一個正在崩壞的國家。
或許這也是因為中國呈現給世界關於其經濟實力的圖景令人產生了誤解。中國經濟邁出的大步是建立在高達34萬億美元的公私債務之上的。北京聲稱2017年增長率為6.9%,但中國的統計數據幾乎毫無價值可言,它們是政治宣傳的產物,而非生產力的結果。中國的崛起也是中國假象的崛起。
所有這些似乎有些過慮了。廣州的那些摩天大樓怎麽說?上海的學生擊敗全世界的考試分數呢?數以百萬計的民眾脫貧且達到或超過了中產水平又怎麽說?
中國的崛起並非某種蜃景。但緊要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緊要的是一個建立在對給予普通人的自由進行限製的國度,和一個建立在捍衛並擴大這些權利之上的國度,前者能否趕超、智勝且常勝。就目前的證據來看,這一點似乎絕對可疑。
美國的政策製定者和專家常談及應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從上周末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峰會開始,他們最好轉而開始想想應對其衰退的挑戰。日本和歐洲已漸漸黯然失色,前蘇聯也已不戰而降(至少就其目前的複仇性階段之前而言)。

在確信他們已迅速崛起到首要地位之後,中國當前的領導人能否冷靜地接受自身衰退的可能性?任何人都不應當為此下注。受傷的老虎很難保持溫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