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點評近期美國電影(5):2018年電影《The Favourite》

(2019-01-19 06:33:32) 下一個

戲說曆史”或許準確再現當年過程的另一麵?

[古裝英國曆史喜劇,本人打分8.4/10, 爛西紅柿(Rotten Tomato)94%新鮮度。]

女王安妮和寵臣之一Abigail Masham(Emma Stone扮演)

“戲說”的曆史劇和“正說”版真有敘述準確性上的差別?還是它們不過“用表演再現”一段曆史故事的不同側麵?誰都知道,即使曆史人物當年的記述準確性同樣可疑,更多時候不過是悠著性子把自己抹成紅臉而把對手畫成“妖怪”而已。

2018年電影《The Favourite》是一部“戲說”(我個人更傾向於把電影翻譯成“爭寵”,而不是國內使用的“寵兒”)。影片喜劇性地表現18世紀初英格蘭女王安妮(Queen Anne)和身邊兩位最貼心女臣(Sarah Churchill和Abigail Masham)間的關係, 她們的勾心鬥角和肆意妄為。王室、朝廷和貴族的人們不僅忙於社稷大業,更多時候或許真的很無聊、很惡作劇、還撒潑打滾和調情勾引。連女王自己也不例外!你見過哪部曆史劇裏“王國首領”躺在地上哭鬧、反倒是女臣一臉蔑視威嚴嗬斥?正史編纂者斬釘截鐵地把這類細節去除,野史作家的話有多少人相信。可憑什麽我們應當認為貴族們舉止就比我們好,就憑他們穿戴整齊出入豪宅有機會接觸政要?

《The Favourite》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曆史上的真實人物,女王安妮的兩位寵臣之一Sarah更是叱吒風雲的女傑。1710年以後,Sarah成為“毒舌”的政敵,她的自傳更是嚴重影響之後200多年史學界對安妮女王的評價。曆史上Sarah失寵的原因是Anne和Sarah政見不同,而不是電影當中“小人” Abigail的陰謀得手。可電影仍有眾多杜撰出來的細節,比如多數專家不太相信安妮女王是同性戀,而影片中主仆三人的同性戀關係是它的重頭戲。其實準確與否並不重要,《The Favourite》突出的是曆史故事趣味性和喜劇性。你不可以想象17世紀初大家出身的Abigail氣急敗壞之下連聲“Fxxk”,可電影中的這段鏡頭讓我開心一樂。

三位女演員的表演超級成功地塑造了電影當中三個角色,我個人覺得出演女王安妮的Olivia Colman將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有力的競爭人之一。電影導演是希臘人Yorgos Lanthimos,以拍攝劇情荒誕的電影出名,我自己隻看過他的《The Lobster》,被雲山霧罩地忽悠了一通。所以當看到有影評人認為他本部電影最貼近“地麵”,我點頭認可。

對曆史有興趣的人至少可WIKI了解更多一點。這裏隻提兩點:女王安妮時代英格蘭蘇格蘭最終統一,所以她是大英帝國(Great Britain)第一位王者。第二,Sarah Churchill正是二十世紀英國偉大政治家丘吉爾的老祖宗。

英格蘭女王安妮(Anne)並不是過去300年中多數史學家評述的那麽無能軟弱。

寵臣Sarah精明能幹,隻是太"光芒四射“了。

有大量鏡頭使用廣角甚至”魚眼“造成特殊的戲劇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