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隨意,隨意人生
正文

獨居老人日記之清明祭

(2017-09-23 19:16:59) 下一個


獨居老人日記


(二)
 
清明祭(X年X月X日)
 
         幾十年以來,為了生存,四處奔波,都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或者家人有口飯吃、有個地方棲身。我吳子嗣先是在外地讀書,接著 當了二十多年兵,回到地方後沒人要,沒地方呆,隻能四處尋尋覓覓。個中滋味一言難盡:父母隻能放在心中,他們為了我上學,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家中能變賣的東西幾科全都賣光了。我哪能心中無數?哪能不感恩?不行孝?然而現實處境,我無法盡到孝心。
 
        父母在世時,我很少回家看他們。母親比父親去世早兩年迫於母親娘家人的壓力,她去世時,我抽空回家看了一眼。父親一生貧窮,晚年加上孤單、體弱、多病,中風後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單,我 回家看了一眼。父親聽說獨子回來了,神奇般地活過來了,從閻羅王那裏請了一段時間的假,又回到了人間;兒子離開他三個月之後,他安然地合上了眼。我當時正在軍營,無法回家料理,隻好請大伯的兒子幫我處理父親的喪事。此後每年的清明節,或者其它節日,別人的墳頭上有人祭奠,獻花圈、燒冥幣等,父親墳頭上空空如也,什麽也沒有,因為我幾乎從未回家過過節。因此,父親在冥府中也是一樣的孤單、寂寞與貧窮。
 
        現在我退休了,今年清明節,到時無論發生什麽情況,也要回去在父母墳前叩個頭,多燒點冥幣,多灑些酒(父親生前喝點酒),讓他在冥府中不落人後,也神氣點。清明節這一天,雖然天空一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阻擋不了我回去的腳步。淩晨五時,我從城裏搭上第一班車,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故鄉。我在那裏念完初中,十六歲之後才離開它赴外地求學。
 
        父母的墓地長滿了荊棘,雜草叢生。要不是墓碑上刻著兒子吳子嗣、兒媳和孫女吳若男的名字,我幾乎 不敢確認。我將墓地進行了一番修葺,培上新土後,長跪在墓碑前,默默地與父母談心:“爸媽,不孝兒回來看你們來了 ,多年未回來孝敬你們,內心有愧。今年我給你們會燒很多的冥幣,也給父親帶來了愛喝的酒。人家墳頭上有的我都帶給你們了,祈望你們在冥府中過好。”
 
        回到城裏之後,我久久地在思索著一個問題,如今我年歲已高,如果那一天我歿了,那不是沒有人為我的父母祭奠?每當清明之際,人家墳頭上五彩繽紛,我父母的墳頭上不但什麽也沒有,人家還會對墓碑指指點點;這一處墳堆無後人!


        我們祖上三輩單傳,不管是單傳還是怎麽傳。傳到我這一代,就永遠終結了。為了不讓人家對著墓碑說三道四,我認為還是將父母的墓碑,找個人家看不到的地方埋起來,永遠隱匿;或者沉入湖底,永遠不露麵;或者幹脆銷毀。沒有了墓碑,人家就不會知道這墳是誰的。墓碑是父母生前他們為自己準備好的,他們哪能料到他們的兒子無後。既然現實如此,他們的兒子就隻能這樣處理了。






附 注:和朋友們一起讀此文時,大部分的朋友與我一樣:都認為父親這一段寫 很偏激;隻有一個農村出身的朋友認為父親真實地寫出了某些農村對於男孩與女孩偏見。






《獨居老人日記》之一  死亡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708/201709/15879.html

《獨居老人日記》之三  為什麽會是這樣?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708/201710/30186.html

《獨居老人日記》之四  抱團取暖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708/201710/3020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漁.鷺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想法,父親這麽處理這個老人的心理活動,我起先也是有異議的。另一個朋友就讚成他的思路。還會貼一些他的文章,讓讀者看看每一代人為什麽對同一個問題不同觀點.
lumina 回複 悄悄話 我小舅沒有兒子, 去了一次老家祭祖上墳後就再也不去了, 老是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沒臉麵回去似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