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60)
楊安澤最近有點小麻煩,因為在華盛頓郵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遭到了無數亞裔的批評。真名實姓公開批評的人,多半認為楊的文章是對歧視的妥協和容忍。而鍵盤俠們就無所顧忌了,數典忘祖,華裔的恥辱,白人的奴才,等等。楊有這麽大罪過嗎?
廣受詬病的主要是這一段話,"We Asian Americans need to embrace and show our American-ness in ways we never have before. We need to step up, help our neighbors, donate gear, vote, wear red white and blue, volunteer, fund aid organizations, and do everything in our power to accelerate the end of this crisis. We should show without a shadow of a doubt that we are Americans who will do our part for our country in this time of need"。
有那麽大罪過嗎?如果有錯的話,就是他試圖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闡述一個複雜的問題,容易讓人產生對歧視容忍的誤解。還有一個錯誤就是在文章中用了"ashamed"這個詞,刺痛了很多華人的心。除此之外,楊說的挺有道理的。
首先歧視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麵看,一方麵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歧視無處不在,而且永遠無法徹底消除。想要徹底消除歧視,就和實現共產主義一樣偉大。另一方麵看,美國是個多種族的熔爐,對不同文化不同種族具有最大限度的容忍。有人一提起歧視,就好像所有白人都在歧視我們。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能來美國嗎?即使勉強到了美國,又怎麽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
我們不能徹底消除歧視,但是可以利用這樣一個寬容的大環境來盡量減小歧視。楊的話其實很明白,想要減小歧視,就是把自己變成對方的一分子。還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一個鄉下人到了城裏,要想減少別人對他的歧視,就要注重儀表,講究衛生,而不是維護自己隨地吐痰的習慣。城裏人到了鄉下去參加勞動,要想不被農民歧視,就要虛心學習怎麽種地,怎麽用農具,而不是衣著光鮮,怕弄髒了自己的皮鞋。有人一提減小歧視,就振臂高呼,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抗爭。請問怎麽抗爭?遊行?請願?投票?作為華裔,咱們不要誇口爭取亞裔的權利。一個亞裔細分就讓亞裔內部各種族大打出手。單說華裔,隻有1.5%的人口。其中有投票權的公民估計頂多一半吧,這一半能投票的人中願意去投票的又不到一半吧。這願意投票的一半人中又分成了多少派別?就這點人,還整天為雞毛蒜皮的事爭得麵紅耳赤。如果你是議員,你會在意這幾張選票嗎?
我們還是務實一點吧,從身邊的鄰居,從自己居住的社區開始。幫助你的鄰居,積極參加社區事務和活動,多與其他種族溝通,關心愛護這個國家。真正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而不是客居的地方。在這次抗擊瘟疫的戰鬥中,很多華裔表現的非常好,積極參與誌願服務,捐贈醫療物資,幫助弱勢群體。這些華裔所做的不正是楊安澤所號召的嗎?從楊安澤出來競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和其他的政客有所不同,他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可以反對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你無法否認他是一個務實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楊的那篇文章,可能比批評他更有實際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則是,華人(一定要說亞裔也行)隨著經濟層麵的發展,必須有盡量多、盡量高層的政治代言人,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影響經濟基礎。
這個楊八成會從這次討論裏麵看到一些他沒想到的東西。隻要他看到了,也告訴大家他看到了,接下來就該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