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籍高管背叛 荷蘭對中資安世半導體抄家式凍結

(2025-10-20 04:59:34) 下一個

外籍高管背叛 荷蘭對中資安世半導體抄家式凍結

子公司遭荷蘭政府凍結運營,聞泰科技發聲抗議歧視性待遇

2025-10-13 23:51  記者:韋博雅    編輯:嶽彩周

對於安世半導體個別外籍管理層的行為,聞泰科技在聲明中稱,對此類以“合規”之名、行奪權之實的行為予以譴責。中國電子龍頭聞泰科技的半導體業務站上了風口浪尖。

10月12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荷蘭時間2025年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對安世下達部長令,要求聞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及其下屬所有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全球30個主體對其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及人員等不得進行任何調整,有效期為一年。

在披露安世半導體遭荷蘭政府司法管控後,10月13日,聞泰科技在微博發布的聲明中,將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定義為“是基於地緣政治偏見的過度幹預”,並直指安世半導體個別外籍管理層試圖通過法律程序強行改變安世半導體股權結構,其訴求與荷蘭政府指令高度聯動,本質是借政治壓力剝奪股東權利、顛覆公司合法治理結構。

10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於荷蘭政府將對中國聞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導體采取限製措施一事,林劍指出,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針對特定國家企業采取歧視性做法。有關國家應切實遵守市場原則,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中方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安世控製權暫時受限

聞泰科技在10月12日的公告中披露,部長令下達的第二天,即荷蘭時間2025年10月1日,安世半導體控股以及安世半導體(荷蘭注冊主體)法定董事兼首席法務官Ruben Lichtenberg(CLO,荷蘭籍),在獲得其他兩位高管Stefan Tilger(CFO,德國籍)以及首席運營官Achim Kempe(COO,德國籍)的支持下,代表安世半導體以及安世半導體控股向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企業法庭提交了啟動對公司調查與采取臨時措施的緊急請求。

10月1日,企業法庭在未庭審的情況下直接即時生效了幾項緊急措施,包括暫停張學政擔任安世半導體控股公司執行董事及安世半導體公司非執行董事職務等。

據公告,荷蘭時間2025年10月7日下午企業法庭裁決,一是暫停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控股的非執行董事和安世半導體的執行董事職務;二是任命一位獨立於安世的企業法庭指派的外籍人士擔任安世半導體控股及安世半導體的非執行董事,擁有決定性投票權;同時裁定,該董事有權獨立代表安世半導體控股及安世半導體;三是將安世半導體的所有股份(減去一股)出於管理目的托管給稍後指定並公布的人員。

聞泰科技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安世日常經營仍在持續運轉,但受上述部長令和企業法庭裁決的影響,短期內將麵臨決策鏈條臨時變更/延長、資源配置靈活度下降等情況,可能會對企業運營效率形成一定影響。企業法庭作出的裁決直接導致裕成控股,除了保留的一股之外,暫時失去對安世半導體控股享有的剩餘的99股的股東權利(如治理權和投票權等),公司對安世的控製權暫時受限,公司作為股東的經濟收益權仍不受影響。

10月13日,聞泰科技在聲明中稱,堅決反對將商業問題政治化。聞泰科技表示,荷蘭政府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是基於地緣政治偏見的過度幹預,而非基於事實的風險評估。此舉嚴重違背了歐盟一貫倡導的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國際經貿規則。“我們對這種針對中資企業的歧視性待遇表示強烈抗議。”

對於安世半導體個別外籍管理層的行為,聞泰科技在聲明中稱,對此類以“合規”之名、行奪權之實的行為予以譴責。

安世剝離自飛利浦業務部門,聞泰科技要求荷蘭政府立即撤銷錯誤指令

聞泰科技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於一體的半導體企業,核心業務涵蓋半導體功率器件、模擬芯片等產品的研發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服務。

2024年末,聞泰科技在被納入美國“實體清單”後,公司次年明確提出將出售產品集成業務,全麵聚焦半導體業務。2025年7月,立訊精密完成了對聞泰科技產品集成業務相關公司股權及經營資產的收購。

在剝離產品集成業務的“包袱”後,聞泰科技將戰略重心轉向半導體領域,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成為其重要的業務支柱。

公開資料顯示,安世半導體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的一部分,後被拆分出去成為恩智浦的標準件業務部門。2016年,中國財團以27.5億美元收購了恩智浦標準產品業務,並成立了獨立的安世半導體公司。自2018年起,聞泰科技通過多輪收購逐步增持股份,最終實現對安世半導體的全資控股。目前,安世半導體專注於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產品包括片式二極管、三極管等,應用於汽車、通信及消費電子領域。

據聞泰科技財報,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3.4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5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4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37.36%。報告期內,公司半導體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8.25億元,同比增長11.23%,業務毛利率37.89%,實現淨利潤12.61億元,同比增長17.05%。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荷蘭下達部長令的前一天,美商務部發布出口管製穿透性規則,對被列入美“實體清單”等的企業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製製裁。市場認為,作為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的安世半導體受到此事影響。

隨著安世半導體遭遇的挑戰,在複牌公告中,聞泰科技表示,公司積極與供應商、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全力維係員工隊伍、生產秩序和銷售渠道的基本穩定,緩解外部衝擊。

“公司正在積極與國際律師事務所團隊溝通法律救濟方案及手段,將采取一切行動,最大限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同時主動對接政府相關部門,爭取支持。公司始終以維護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根本立場,保持客觀、審慎的態度,認真開展相關工作。”聞泰科技稱。

聞泰科技在10月13日的聲明中要求荷蘭政府立即撤銷錯誤指令;停止對中國企業的係統性歧視;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開放與合作。

荷蘭對中資下黑手!外籍高管齊背叛?安世半導體遭“抄家式”凍結

荷眾文化  2025-10-15  浙江國際領域創作者

一紙來自1952年的“古董法”,首次動用便凍結中資企業全球資產!這不僅是商業事件,更是一場風向標式的政治抉擇。

各位在荷蘭打拚的華人朋友,最近如果關注新聞,一定會被一條消息刷屏:中國半導體巨頭聞泰科技在荷蘭的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正遭遇一場來自荷蘭政府和公司內部高管的“內外夾擊”,資產被凍結,控製權岌岌可危。

圖片

這不僅僅是聞泰一家公司的事。它像一麵鏡子,照出了在荷中資企業當前麵臨的複雜環境。今天,我們就結合中荷兩地的報道,深扒這場風波,看看它到底意味著什麽。

一、“莫須有”的禁令?荷蘭政府祭出“古董法”,全球業務被“鎖死”

根據聞泰科技的公告和第一財經的獨家報道,就在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對安世半導體下達了一道“部長令”。

這道命令有多嚴苛?它要求安世半導體及其全球30個子公司、分公司和辦事處,在整整一年內,不得對其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及人員進行任何調整!

【荷蘭官方說辭】

根據荷蘭本地媒體報道,荷蘭政府此次幹預是出於擔憂“關鍵技術和能力從荷蘭及歐洲流失”。荷蘭內閣表示,他們收到了“關於該公司存在嚴重管理缺陷和行為的緊急信號”,並認為存在“知識泄漏的威脅”,可能對荷蘭及歐洲的經濟安全構成風險。

但聞泰方麵認為,此舉“範圍之廣、限製之嚴,已遠超常規風險管控,是對一家正常經營的企業實施了嚴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 用我們熟悉的話說,這近乎於“莫須有”的罪名。

二、“窩裏反”的劇情?外籍高管聯手,法院迅速“奪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荷蘭政府出手的第二天,安世半導體的首席法務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運營官三位外籍高管,就聯手向荷蘭企業法庭提交了緊急請求,要求對公司啟動調查並采取臨時措施。

法院的裁決迅速而驚人,與荷蘭媒體的報道相互印證:

暫停了聞泰科技委派的CEO張學政的一切職務。(荷媒報道:中國籍CEO已被免職)

指派了一名擁有決定性投票權的外籍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

將安世半導體的幾乎所有股份進行“托管”。

更驚人的內幕是,據第一財經獨家獲悉,這些高管提出的要求,竟包括迫使聞泰科技轉讓安世半導體的股份,甚至是控股權!

一邊是政府的強力凍結,一邊是內部高管的“逼宮奪權”,安世半導體這家本應是中國資本在全球半導體布局中的重要棋子,瞬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絕境。

三、風暴眼:美國陰影下的荷蘭抉擇,與中方民意的沸騰

這場風波並非孤立事件。我們把時間線拉長看:

2024年12月,聞泰科技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

2025年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規,對被列入清單企業的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製裁。

9月30日及10月1日,荷蘭政府和高管接連行動。

時間點上如此緊密的銜接,很難不讓人聯想。中國商務部已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指出美方做法“性質極其惡劣”。如今看來,荷蘭正緊隨美國的步伐,將地緣政治的黑手伸向了商業領域。

圖片

【荷蘭媒體的另一麵觀察】

荷媒特別關注了中國國內的輿論反應。據報道,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對荷蘭政府的行動充滿了“憤慨”,被視為“光天化日之下的搶劫”。有微博用戶呼籲:“荷蘭在中國有什麽資產?我們應該對等反製!” 其他更民族主義的言論則提到是時候進行“威懾”或采取“戰狼外交”了。這表明,此事已在中國國內激起強烈民憤,可能影響兩國商業氛圍。

四、【深度分析】為何此事細思極恐?給在荷華人與中資的終極警示

安世半導體的案例,無疑為所有在荷蘭的華人企業家和投資者敲響了最高級別的警鍾。

“古董法”的動用,預示遊戲規則已變:荷蘭政府此次動用了1952年頒布的《商品可用性法》,並且是該法律首次被啟用。官方聲稱“隻有在萬不得已時才會使用”。這意味著,對付中資,荷蘭已經動用了“壓箱底”的法律工具,政治決心非同小可。任何在荷中資,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經濟安全”已成萬能借口:無論是荷蘭的“供應鏈安全”,還是中國的“國家安全”,“安全”正在成為超越一切商業規則的最高準則。在荷經營必須將地緣政治風險提升至核心考量層麵。

公司治理是生命線:在跨國經營中,如何確保核心管理團隊與股東利益一致,防止在關鍵時刻被內部人“捅刀”,是生死攸關的課題。安世的案例展示了一套完整的“裏應外合”奪權劇本。

對等反製恐將傷及無辜:如荷媒所料,中國政府很可能采取反製措施。中荷雙邊經貿關係的“壓艙石”正在鬆動,所有依賴中荷貿易的行業和個人都可能被波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